本报讯(记者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赶路忙。4月22日,春日的许昌实验小学胜友如云,筹备已久的许昌市首批教科研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暨学科中心教研组成立大会在此举行。许昌高中、市一中、许昌实验小学3所学校成为我市首批教科研基地学校。
“随着我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的强力推进和一系列教育改革新政的陆续推出,学位不足、师资不足等诸多长期影响和制约许昌教育发展的瓶颈性难题逐一得到破解。当前,全市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必须从教科研入手、从学校内部着眼、从课程教学常规抓起、从每一个学段每个学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教育内涵,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教育质量。”谈起为何设立教科研基地学校及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市教育局副局长代廷安说。基于上述考虑,市教育局党组提出了“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内涵提升”的双轮驱动战略,决心在健全教科研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将教科研工作重心下沉到学校,在教科研基地学校设立教科研指导中心,同时加强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切实发挥其在全市学科教学研究中的组织、引领和指导作用。
据了解,早在2018年11月,我市便出台了《许昌市创新教科研管理机制专项方案》,从创新教科研管理机构、工作方式、组织管理、指导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确立了鲜明的工作导向。市教育局将今年定为“教育质量提升年”,我市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举全员之力,聚焦教育质量,打一场“重质量、提质量、评质量、奖质量”的攻坚战、持久战。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质量为魂;质量大计,教学为本,教研为基。据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吴良介绍,为推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效益,根据《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市教育局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许昌市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
根据《规范》要求,我市各学校将制定以教学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教学研究制度,营造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各校须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或骨干教师任组长,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各校要依据本校的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将依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订本组教研活动计划,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听评课、说课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
“设立教科研基地学校、成立学科中心教研组,是市委、市政府推进‘1+1+6’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市深化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加快改革创新、聚焦质量提升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各级教研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教育大局的根本路径,也是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教研科研及学校教育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将为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代廷安说。
根据有关要求,下一步,各教科研基地学校将探索路径,增强引导力和辐射力;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将开展深度教研,增强支撑力和服务力。同时,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将全过程、全方位跟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不断增强品牌力和影响力,努力让我市的教科研品牌走出许昌、冲出河南、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