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会新闻

义务理发十余载 奉献爱心从“头”来

本报记者 付家宝

在魏都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万里社区运输公司家属院,若问谁最热心,大家会异口同声说出一个名字:杨惠兰。

“她是俺小区的模范,专门给老年人理发。”“对待残疾人、卧病在床的人,她还上门理发,关键是从来不嫌脏、不嫌累。”“过年时,人家忙着办年货,她忙着给别人理发,还是免费的。”“除了理发之外,她还免费给老年人做衣服、缝补衣服……”4月26日,在市区运输公司家属院,提起杨惠兰,很多居民都对她赞不绝口。

2006年,杨惠兰和爱人去一个亲戚开的理发店串门,在看了几遍亲戚给顾客理发的动作后,她跃跃欲试,给爱人理起了发。看到杨惠兰的“作品”后,这位亲戚忍不住夸道:“理得可以啊,我给你个推子吧。”随后,杨惠兰便跟着亲戚学了一段时间的理发,理发水平不断提高。

就这样,在自掏腰包买了梳子、剪刀、推子等理发用品后,杨惠兰开始给小区居民义务理发。看到院里的哪位老人头发长了,杨惠兰会主动说:“我给你理理发吧。”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她会带着工具,上门理发。杨惠兰动作麻利,水平不比专业理发师差。因此,找她理发的居民总是很多。最多的时候,她曾一天时间给13位居民理发。

有的居民理完发后提出要给钱表示感谢,杨惠兰总是婉言谢绝,还不忘叮嘱一句:“下次再来,把邻居、朋友都带来,不要钱,我就是喜欢给大家理发。”

“我没病时,她给我理;我现在偏瘫了,她就上门给我理。她理发手艺好,懂我们老人的需求,样式合适,还不收钱。夏天,她一个月给我理两次头发;冬天,一个月给我理一次,我都好些年没去过理发店了。”提及杨惠兰对自己的帮助,78岁的居民苏凤莲老人十分感动。

要问杨惠兰到底给多少人理过发,她自己也数不清。“这怎么统计,只要邻居有需要,我没拒绝过谁。能被别人认可,我也非常高兴。”杨惠兰说,每天看着理完发发型变清爽,精神显得抖擞的居民们,她就很有成就感。

运输公司家属院老年人较多,尤其是空巢老人居多。由于老年人年事已高、眼睛老花,如果衣服拉链坏了或者衣物有小破损,这对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来说是一大难事。除了会理发之外,杨惠兰还有一手好的针线活儿,闲暇时,她经常免费帮家属院里的老年人缝补衣物,有时还自己买来布料做些衣服送给家属院里家庭贫困的老人。

“能把自己仅有的特长发挥出来帮助他人,我心里已经很满足了。只要大家需要,我手中的剪刀就永远不停歇。”杨惠兰一再表示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凡,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一直为大家服务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