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抓紧防治小麦赤霉病

本报讯(记者 武芳 通讯员 曹永周)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抽穗扬花期出现连续阴雨、大雾或结露天气,极易发生流行。日前,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要在雨后立即开展补治或进行第二次预防,最大限度减轻病害损失,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自小麦抽穗以来,我市降雨频繁且大雾结露天气多,有利于病菌侵染,目前个别田块已出现零星病穗。近日全市再次出现连续降雨,降水量高于常年同期,进一步助推了病害的加重发生。当前小麦处于扬花末期,依然是病菌侵染的高峰期。综合气象条件、小麦生育期及田间小气候等因素分析,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风险进一步增大。

具体防治方法为:药剂要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如丙硫菌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福美双等),用足药液量;若施药后3至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治。此外,由于赤霉病流行速度快、危害程度重、防治时效性强,建议农民朋友在防治时利用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省工省时,还可大幅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