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李晓贞是禹州市小吕乡前营村的返乡青年。曾经,她在浙江销售电动车电瓶,收入颇丰。为了带富乡邻,她毅然决定回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后,她同朋友一起承包土地,开始种植蒲公英,逐渐走上了致富路。如今,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不忘乡邻,一方面雇请附近群众当工人;另一方面给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种植蒲公英,实现共同致富。
放着在浙江的老板不干,跑回家种蒲公英,这不是瞎胡闹吗?然而,禹州市小吕乡前营村的李晓贞就是靠着这种不起眼的蒲公英,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日前,记者在该乡大吕村南的蒲公英种植园看到,满地都是白花花的“小伞”,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收集蒲公英的种子。“我和您永立叔吃了午饭就来干活啊!”骑车路过的该村二组魏聚水大声地给李晓贞打着招呼。
今年36岁的李晓贞是小吕乡前营村人,10年前外出打工,在浙江销售电动车电瓶,一月净赚3万多元。但是,她看到乡亲们种植烟叶连年重茬,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就决定回乡创业。2017年,她考察了安徽一个朋友的蒲公英种植项目后,就联合王光普、赵鹏飞等人承包了大吕村的150余亩土地,种植蒲公英。她没想到的是,地里杂草疯长,拔都拔不及,最终只好连蒲公英一起除掉。
去年,他们吸取教训,先喷洒灭草剂,再把土地深翻,重新播种。今年3月,刚刚长出的蒲公英遍地金黄,盛开后又变成了满地雪白,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去观光。他们在地里拍照、录视频、发抖音,满地的蒲公英成了地地道道的“网红”。
到了4月,蒲公英进入种子收获的季节。那轻飘飘的“小伞”收起来需要技巧,市面上也没有专门的工具。爱动脑筋的王光普和赵鹏飞利用吸尘器原理自制了收获机,利用玉米脱粒机改装出脱毛机,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还卖出了十几台。
蒲公英是多年生植物,种一年可连续收获三年;种子是中药,每公斤最低300元;叶子每年可采收8茬,既可入药,也可以做菜、制茶,每公斤2元;种子、叶子采收后,安徽药商会在地头直接收走,每亩地可收入1万多元。
李晓贞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用了乡亲们的土地后,还雇请他们当工人,每天工资60元,吸引了附近大吕、吕西、吕东、马谦、中营等村的群众纷纷前来务工。大吕村67岁的蒋见欣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开始在这里干活,2018年年底顺利脱贫;马谦村的低保户吴聪明,每月在园子里干20多天,收入1000多元;小王庄56岁的低保户王春生,长住在园子里,每月工资2400元……
看到李晓贞种植蒲公英获得成功,许多群众都纷纷前来学习,并订购种子种植。徐楼村的徐小三、罗庄村的张少平、马谦村的武晓勇等都准备种植,全乡至少要种植2000多亩蒲公英。
“下一步,我们要成立专业合作社,既提供技术指导,也回收产品,同时进行深加工,做出自己的品牌,把蒲公英产业做大做强。”李晓贞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