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新闻

耄耋老党员宋振清——

跟着共产党 过上好日子

本报记者 冯子建

在魏都区七里店街道办事处七里店社区,有一位新中国成立前夕入党的革命老人宋振清。宋振清出身农民,少年时代,迫于生计,跟随父母逃荒要饭,艰难度日;20岁时,投身革命,戎马倥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如今,92岁的宋振清在家安享晚年,可忆起往事,老人仍记忆犹新。

“俺1927年出生,弟兄3人,是周口西华县人。二弟前些年因病去世,三弟仍在老家生活。俺从原河南省第八技工学校退休。逃荒要饭、扛枪打仗、抗美援朝、复员转业……这就是我一辈子的经历。比起小时候吃的苦、受的难,现在过的真是好日子,我很幸福,也很知足。”老人语言流畅、思路清晰。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宋振清家境贫寒,为了填饱肚子,10多岁时,父母带着他和两个弟弟逃荒要饭。在一间废弃的烟叶炕房,宋振清和父母住了下来。白天,宋振清和父母一起去要饭,晚上回来给年幼的弟弟吃。睡觉时,全家几口人盖一条破旧的被子,常常睡到半夜就冻醒了……

就这样,宋振清一家在烟叶炕房一住就是两年多。1947年3月,年仅20岁的他告别了父母,揣着母亲为他要来的两个玉米面馒头,历经艰辛跑到部队,当了一名陆军步兵。

宋振清在部队服役期间,因为表现好,不怕吃苦,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军事训练先进个人。1949年3月,宋振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杀敌本领,战场上奋勇当先。两年之后,他由普通战士升为排长。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部队服役的宋振清响应号召,多次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1953年2月,宋振清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这一次,党组织批准了他的参战请求。

当年5月下旬,宋振清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战友们一起坐上了开往朝鲜的列车。经过三天三夜的行驶,列车停靠在了沈阳站,简单休整之后奔赴朝鲜。然而,宋振清的肺结核突然复发,吐血不止,部队决定让他在当地医院治疗。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在沈阳休养的宋振清身体逐渐康复,不久按照上级要求返回部队。“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血染疆场是军人的荣耀。少年从军是我一生的荣耀。”宋振清说。

1958年6月,宋振清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到原河南省第八技工学校后勤部门工作,直到1986年退休。在工作的近30年间,宋振清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

往昔的峥嵘岁月,已成过眼云烟,沉淀为温暖的回忆。如今,宋振清身体不是很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多亏老伴儿张爱芝的悉心照顾,晚年生活安宁幸福。

“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如今赶上了好时代,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宋振清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