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5月13日,市委书记胡五岳在《河南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阐述了许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举措,为我们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指明了方向。本报今日予以全文转发,希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是从城乡统筹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和推动“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原城市群唯一、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许昌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抓住用好重大机遇,以更高站位深化认识、更高标准落实责任、更高质量持续推进,推动城乡绿色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宜居宜业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一、深化认识,高站位谋划创建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定不移做好试点工作,是落实“两个维护”、践行“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体现的是政治责任,考验的是政治担当。要立足全局,将其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为重点,努力实现源头大幅减量、充分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不断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要强化支撑,把工作细化到项目、具体到项目,依托许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围绕节能环保产业、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等九大重点产业专项,精心谋划一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具备战略性、格局性、支撑性的项目,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善作善成,紧盯中央政策导向和投入方向,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吃透上级精神,加强沟通对接,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攻坚克难,以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的精神闯关夺隘,坚决扛稳试点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打好“无废城市”建设这场攻坚战、整体战、持久战。
二、提升水平,高标准推动创建
近年来,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持续攀升。进入新时代,许昌明确提出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发展定位。“无废城市”试点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务必高质量推进落实,担负起为高质量发展闯关、为全国改革探路的责任使命。要逐条逐项对标。瞄准“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对标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阶段,重点识别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明确目标,细化任务,完善措施,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要精准发力达标。把握“无废城市”建设的动态性特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聚焦重点精准施策,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强基础提质量。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在固体废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明显进展,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要拉高标杆创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增强对形势变化、科技创新、政策调整的敏感性,敢于向强者看齐,勇于跟先进比拼,不断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为推动建设“无废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三、统筹兼顾,高质量完成创建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许昌提出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为全省探索路径、打造样板的殷切期望。许昌将把“无废城市”创建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为标尺,以绿色为底色,以开放为抓手,以共享为宗旨,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要崇尚创新。聚焦当前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利用不畅、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设施选址难等突出问题,加快制度、机制和模式创新,以创新推动本地实际问题与共性难题有效解决,促进形成“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要注重协调。强化“全域观念”,坚持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区域联动,补短板、缩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行业融合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实现整体最优。要倡导绿色。加快实施绿色改造和清洁生产,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努力构建“绿色理念+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绿色生态”的格局,使绿色成为许昌的城市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要厚植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参与,推动要素整合和平台建设,全力支撑“无废城市”建设。要推进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社会公众从旁观者、局外人变成“无废城市”的参与者、建设者,不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把许昌建设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宜居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