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城市党建明方向服务居民有力量

本报记者 胡晨 通讯员 艳红

“经过理发师一打理,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邻居见面都夸我变年轻漂亮啦!”近日,禹州市韩城街道办事处红星社区联系的理发师走进社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理发后83岁的居民刘秀英高兴得合不拢嘴。

如今,这种贴心服务在禹州市的城市社区屡见不鲜。

据了解,禹州市城市社区党建是从2016年调解小区矛盾中开始的。当年6月,该市颍川街道办事处永和苑小区居民因停车位、物业费等与物业公司产生矛盾,并多次爆发围堵大门、集体上访等冲突,社区所在地寨子村管不了,有关单位无法管。为解决这一问题,颍川街道办事处派退休干部张军义到社区建立党支部,没想到竟逐步消除了矛盾、缓和了关系。

随后,禹州市总结推广永和苑社区的经验,通过“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积极实施城市党建“3566”行动,在4个街道办事处先后建立了24个社区党支部,并通过选派、聘用、招录、选举等多种方法选齐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和社区干部队伍。该市每年为每个社区安排12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万元党建经费,各社区按照“一有七中心”标准,市、街道办两级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累计完成20个规范化社区建设任务。

想要取信于民,简单说教没有用。社区党支部根据各自不同的居民构成等特性,找准居民的关切点,选对党建的切入点,架起服务的连心桥,以接地气的服务消除隔阂和误解。该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商贸社区拥有19条商业街、1350家商户,是该市最大的商业区。该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自明广泛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商户”和“党支部推荐放心店”评选活动,对评出的48家门店隆重挂牌,让党员牌子成为诚信金字招牌,出现了众多商户积极要求参评的场面。“以往商户‘自卖自夸’自己好,顾客不相信。现在有了党支部挂的牌,这可是官方认证,多少钱也买不到啊!”社区内“红四方”饭店经理、党员张闯高兴地说。

红星社区居民以河南省第三监狱干警为主,特别是还有20多位空巢老人。该社区党支部坚持“警民共建”,突出关爱老人,多次举办他们喜欢的门球、钓鱼、象棋等比赛活动。去年12月29日,当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斌和工作人员张晓锐来到86岁高龄的老党员刘玉娥家,把大红喜庆的中国结挂到墙上,并为她量了血压,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没想到社区党组织还惦记着我这个老党员啊!”

锦绣社区的“书香锦绣”、恒达社区的“创客孵化”、光明社区的“老党员讲故事”、禹王社区的“法律进社区”、花城社区的“智慧街区”等,都是居民喜爱的服务品牌。如今,有困难找社区已成为居民的第一选择,而有了党员和居民的拥护和支持,打通了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