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机声隆隆收麦忙

——禹州市朱阁镇麦收见闻

本报记者 朱庆安 通讯员 张占勇

麦浪翻滚,机声隆隆。5月30日,记者在禹州市朱阁镇马坟村一麦收现场看到,金色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往穿梭,乡间路上装满麦子的车子跑个不停,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等到联合收割机的闸门打开,金灿灿的麦粒便喷涌而出。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村民刘莲连忙站起来,撑开编织袋,接住那连绵不断的“麦流”,不一会儿,一条条编织袋便被灌得满满的。

捧着颗粒饱满的小麦,刘莲高兴地说:“今年风调雨顺,加上政府指导到位、自己精心管理,才有了现在的好收成。”

来自河北省的农机手李建民对记者坦言:“每年我都会开着自家的联合收割机准时来马坟村收麦。这里田地连片,收割省时省事。”说完话,他又忙活了起来。

而在该村田间地头,不少村民都坐在地头的树荫下乘凉,等着联合收割机收自家的小麦。“一会儿联合收割机开到地头,俺只要用麻袋从机器里接住麦子,拉到家里,今年的夏收就算结束了。”坐在地头和乡亲侃大山的朱俊涛笑着说,“以前,收小麦时都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干,还得干好几天,现在收割小麦实现了机械化,50元一亩,20多分钟就结束了,多好呀!”

当不少农民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的时候,还有一小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为不能收割小麦而发愁,耿楼村村民田国法就是其中一个。原来,田国法家里缺少劳动力,正当他为收麦发愁时,村里的帮扶队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长义告诉记者,今年麦收,全村不少劳动力没有回家收麦。于是,他们成立了帮扶队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提供服务,使外出劳动力节约了大量资金,用群众的话说:“帮扶队帮俺收麦子,村里想得太周到了。”

据了解,朱阁镇成立了“三夏”帮扶领导小组,下设29个村级帮扶队。对于军烈属、孤寡老人、贫困户和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等,镇、村两级及时协调联合收割机,优先帮助他们收割小麦。

“喂,你好!我的联合收割机出了故障,请你过来帮我修—下。”当日上午,正在朱阁镇郭庄村割麦的农机手刘占营,因机械出现故障,只好拨打电话求助。朱阁镇农业服务中心接到电话后,不到10分钟,3名“农机医生”就赶了过来,检查后发现机器上具有麦穗清洗分离功能的上筛坏了。于是,他们立刻取出工具,钻到联合收割机底下更换了配件。

麦收期间,朱阁镇为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在麦收中的威力,抽调了5名懂农机修理的技术人员,组建“流动农机医院”巡回田间搞好麦收机械的维修服务。如农机出现故障,只需打电话求助即可,一般不到半个小时,机械故障就能得到排除,联合收割机便可重新投入麦收会战。

朱阁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王闯介绍,由于麦收抢收时间较为集中,任务重,全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每台收割机进行跟踪服务,确保麦收尽量往前赶。

采访结束时,在朱阁镇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依旧来来回回地穿梭着,农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真是一幅“机声欢唱麦收忙”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