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昨日召开的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向我们深刻阐释了这样的道理,并号召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总抓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当前,许昌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实现“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要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就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键突破口,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清醒认识短板问题,用心研究、聚力解决。
“三农”之重无以复加,我们必须认清重要地位、做到责任上肩。要清醒地认识到,“三农”事关生存底线,必须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三农”事关执政根基,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抓住的重点和关键;“三农”事关伟大复兴,其成效直接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进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向农业农村全面发展进步聚焦聚力;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可以说,虽然形势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三农”的基础性地位从未改变、战略性作用愈加凸显。
“三农”之变变在当下,我们需主动应变求变、挺直“三农”腰杆。新时代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比如,农业正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农村发展正在由传统种养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转变,城乡关系正由二元结构向加快融合发展转变。对这些发展趋势和阶段性特征,我们必须准确判断、深刻把握,尊重规律、顺势而为,用新思维和新方式谋划推动“三农”工作。
“三农”之效业已展现,我们当积极把握优势、坚定信心决心。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用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破解“三农”难题,推动“三农”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深刻把握我市在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发展、建强基层组织、改善人居环境、脱贫攻坚等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坚定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的信心决心。
实施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准方向、咬定目标,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许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乡村振兴上走在全省前列,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每个乡村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