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莲城盛开“双拥花”

——许昌市双拥工作纪实

拥军模范吴新芬和丈夫王俊景在一起,开心聊天儿。 孔刚领 摄

魏都区与驻许某部举办“相知军营·携手幸福”军地相亲联谊活动。伊晓雪 摄

2019年春节,许昌市“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到军营为子弟兵包饺子。 孔刚领 摄

杨根思双拥社区第二届社区春晚,军民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李建伟 摄

本报记者 孔刚领 通讯员 唐静

“袁奶奶,您包的粽子有家的味道,真好吃!”6月7日上午,在驻许某部炊事班,“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党支部书记袁雪云、队长陶翠罗带领服务队走进军营,大家有说有笑坐在一起包粽子。当煮好的粽子出锅后,年轻的战士迫不及待地吃起来,气氛热烈、画面温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是我市拥军工作的一个缩影。“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是许昌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

许昌的双拥工作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优良传统,叫响全国的“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这句话就出自许昌。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驻许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许昌的双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许昌市是河南省唯一荣获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地市,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又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市先后涌现出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趁妮、“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吴新芬、爱民模范刁训启,以及三十年如一日为官兵服务的“老妈妈拥军服务队”“河南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杨根思双拥社区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2018年7月,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莅许调研,到许昌市军休一所、杨根思双拥社区、魏都区丁庄街道办事处双拥优抚服务站等地进行了考察,对我市双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汉魏故都许昌,军民双拥模范创建之花越开越鲜艳。

建机制 军地共建持续升温

许昌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之所以热情高涨、持续升温,根本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军民对双拥工作特有政治优势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许昌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其摆上重要议程,定期商讨研究,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军地配合、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2016年10月,在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许昌市累计投入1.18亿元,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许昌市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并于2017年9月30日烈士纪念日当天,成功举办了烈士公祭活动,许昌市有关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如今,许昌市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一处红色高地。每年春节前夕,许昌市都会组织召开党政军座谈会,市四大班子、军分区领导、驻许各部队军政主官、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等参加,畅叙军民鱼水深情,共商双拥共建大计,深入了解并解决驻许部队的实际困难。市委书记胡五岳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发扬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真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爱军、拥军、帮军、扶军,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加强国防建设、支持双拥共建的方针、政策、措施,紧紧围绕部队官兵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排忧解难,努力让广大驻许部队官兵安心服役,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在具体工作中,我市把健全工作机制作为推动工作的抓手。一是实行目标考核。许昌市坚持做到“四个纳入、三个结合”,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规划、纳入军地领导任期责任目标、纳入年终干部政绩考核和部队“双争”评比活动、纳入地方和部队年度财政预算,坚持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相结合、行政手段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情拥军和依法拥军相结合,努力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等“四个效益”相统一。二是制订创建方案。我市制订下发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方案》,对照全国双拥模范城考核标准,把创建任务逐项细化,分解到部门和单位,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逐步形成单位积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集中宣传。每年7月10日至8月10日,我市都会集中开展双拥宣传月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和宣传栏、标语、画册等形式,对双拥工作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双拥氛围。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强化国防教育,坚持每年组织县(市、区)委书记开展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专题述职,进一步增强“一把手”抓好双拥工作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举办专题研讨,许昌军分区和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中小学校国防教育教学研讨培训班,全市80余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代表参加,有关专家对示范观摩、军营参观、实践体验等12种国防教育教学形式进行讲解,让学员了解国防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开设教育课程,全市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均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每年开展不少于10个课时的国防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军训等主题活动,打牢学生爱国拥军的思想基础。

作为有着双拥传统的城市,这里,凝聚着军民割舍不断的鱼水情谊,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动人的拥军故事,每一个角落都高唱着军民鱼水的欢歌。

民拥军 擦亮双拥服务品牌

为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许昌市在驻许某部营区外设立了“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社会法庭”。自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受理各种纠纷276起,调解解决纠纷243起,其中关于现役军人的127起、退役军人的38起、军属的66起、当地居民的12起;接待来电来访790余人次,为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76万余元。

为解决军人的实际困难,许昌市积极实施了四项工程。实施家属就业工程,探索建立“政策+协调”的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新模式。2018年,许昌市先后举办了两次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81名随军家属参加招聘会,10多名当场达成就业意向。对不能就业的随军家属,我市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补助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2018年的860元。实施子女入学工程。自2017年以来,全市共安排130余名驻许部队官兵子女入学入托。实施住房安置工程。我市在许昌市东城区开发建设“长城家园”住宅小区,为驻许部队解决住房1000余套,满足了当前驻许官兵的住房需求。实施困难救助工程。我市连续6年举行“爱国拥军固长城”专项救助活动,市财政每年拨付30万元资金,对驻许部队100名困难官兵进行救助。

在许昌,优待褒扬亮点纷呈。政策落实到位。自2016年以来,市财政累计配套优抚资金3792万元,确保各类优抚对象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开展短期疗养活动。自2016年起,许昌市在河南省地市一级率先分期分批组织全市重点优抚对象开展了短期疗养活动,每年投入100万元组织200名优抚对象进行短期疗养,并不断总结经验,将该工作制度化、长期化;同时,结合自身优势,突出疗养功能,打造医院优抚对象疗养工作许昌模式。出台优惠措施。市人民医院作为定点优抚医院,对优抚对象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其他多项检查和治疗费用减免20%。

在许昌,还有一个舰城共建的佳话。2015年,海军司令部决定将一艘054A型导弹护卫舰命名为许昌舰。许昌舰舾装期间,许昌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对接和慰问,签订了许昌市与许昌舰军地双拥共建协议书。2017年6月23日,许昌市有关领导受邀参加许昌舰命名入列仪式。同时,许昌市历时一年有余,完成了许昌舰上许昌元素增设工作,将其打造成许昌的一片流动国土。

2018年6月,许昌舰毛志杰政委一行到许昌对接双拥共建事宜,在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开展了一场题为“关注蓝色国土,增强海洋意识”的国防教育报告会,让学校师生经历了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2018年12月9日,许昌舰参加海军第三十一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市政府派出慰问团,购置了价值10万元的慰问品为官兵壮行,还向许昌舰赠送了价值1.9万元的定制礼品及宣传画册,为宣传许昌起到了积极作用。

许昌舰入列以来,在各类比武竞赛考核中勇夺3个第一,并因出色执行重大任务受到了战区海军的通报表彰。2018年年底,许昌舰被南海舰队驱逐舰第二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建设单位。许昌舰还参与了爱国影片《红海行动》的拍摄,成为许昌双拥工作的一张新名片。

军爱民 军地共建结硕果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歌曲《为了谁》,让许昌人民记住了驻许部队官兵在急难险重时刻的身影。

自2017年以来,驻许部队为响应统帅号令,积极助力地方打响脱贫攻坚战。许昌军分区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帮助26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驻许杨根思部队深入驻地贫困村走访调研,研究确定了“精神帮扶、支部帮带、产业帮建、医疗帮护、学业帮困”的扶贫思路;从“扶志”入手,凝聚创富信心、奠定脱贫根基,红军连队党支部与贫困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定期组织互帮互学、共建共育活动;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0万元,帮助筹办扶贫工厂,带动贫困户就业,实现贫困户自主脱贫;定期组织医疗队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先后接诊村民400余人次,送药价值2万余元,为100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驻许部队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极大改善了对口帮扶村的村容村貌,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实际困难,受到了普遍赞誉。

近年来,驻许部队官兵踊跃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曲忠实履行使命的赞歌,与人民群众结下了牢不可破的军地“血肉情缘”。

鱼水情 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2016年7月10日,中国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一辆装甲车在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7月20日下午,在得知驻许部队维和烈士回国的消息后,许昌市20万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在灵车经过的道路两旁夹道迎接英雄“回家”。军地120多家媒体齐聚许昌,许昌拥军感人的场面让媒体记者动容。他们纷纷以《一座城市的倾城之爱》《20万群众迎接烈士》等标题进行大篇幅报道。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专版报道,中华网、中新网、凤凰网、新浪网、网易网等各大网络进行了专题报道。《解放军报》记者在许停留了一个多星期,对许昌双拥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拥军传统代代传,历久弥新情更浓。把最真挚的感情献给最可爱的人,这是许昌市双拥工作的核心。近年来,许昌市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始终把服务部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杨根思连是唯一以连长名字命名的连队,部队历史悠久、战功卓著。2016年7月27日,许昌军地合力打造的河南省首个以英雄名字命名、专门为部队服务的基层社区——“杨根思双拥社区”正式揭牌成立。该社区设有“一厅四站一基地”,即双拥服务大厅,军民联络站、兵哥“三和”驿站、志愿者服务站、矛盾调解服务站,国防教育基地;打造了三个特色品牌,即杨根思国防教育基地品牌、兵哥“三和”(情和、心和、气和)驿站品牌、军娃欢乐课堂品牌;贯彻落实了社区“办事零距离、服务全天候”的工作理念,积极做好政府部门和驻地官兵军属沟通的桥梁,把便民服务真正送到家门口,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成为许昌双拥工作的一个响亮品牌。近年来,该社区已为军人军属收发快递16万件,开展家政服务580次,安排就业就学68人次,实施法律援助42次,交纳电费、燃气费、电话费等7000多次。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许昌,处处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

重教育 国防意识深入千家万户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为了让国防意识深入人心,许昌市认真组织主题国防教育。一是探索建立机制。许昌市探索制定了中小学校国防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培训、制度保障、督查考评等4个体系,将中小学国防教育纳入双拥模范城考核、纳入市人大督查检查范围、纳入学校工作绩效考评课目、纳入教职员工职称评定要素、纳入学生基础课目考试“五个纳入”的监督和落实机制,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长效常态、落地落实。二是编写红色教材。许昌军分区邀请来自国防大学、陆军工程大学、陆军指挥学院、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和地方大学的22名专家教授,成立了6个专家编写小组,历时17个月完成14册共212万字的国防教育系列课本编写。三是组织军营开放日。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许昌市首个“军营开放日”正式对民众开放,包括驻地党政军领导机关、院校学生、驻许部队官兵家属和人民群众等2600多名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在杨根思部队“零距离”体验军营生活,大家通过观看训练课目演示、参观体验武器装备,参观连队营房、杨根思双拥社区、旅史馆等,增强了市民对军事知识和部队的了解,提高了市民关注军营和国防的热情。

许昌市先后涌现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趁妮和吴新芬、“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优秀退伍军人杨水才、三十年如一日为官兵服务的“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等一大批双拥先进个人和集体。2017年7月20日,我市选树的拥军典型吴新芬被表彰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在她和一大批先进典型的带领下,许昌市形成了人人学先进、人人爱双拥的工作热潮。2019年1月17日晚,福建省福州市东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礼堂召开的“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上,禹州军嫂陈晓丽经单位推荐、官兵投票等程序,从近千名军嫂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最美军嫂”。许昌市民拥军、军爱民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军民融合发展奏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双拥花开格外香,在许昌这片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欢歌此起彼伏、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