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敏
“这是俺服装厂做出来的衣服,全部是民族风的女装。上衣、裙子、裤子都有,订单销售,供不应求。”6月12日,在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王彦伟服装加工厂,该加工厂的创办人王彦伟从操作台上拿起一件刚做好的红色上衣让记者看。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加工厂的十几名女工非常娴熟地蹬着缝纫机。一块块布料在她们一双双巧手的运作下,很快变成一件成衣。
现年32岁的王彦伟有着十多年的服装加工经验,曾先后在广州、郑州务工,从事服装加工和销售工作。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王彦伟真切地看到了家乡的变化,路宽了,村美了,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再加上父母年龄逐渐增大,需要人照顾,王彦伟有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经过慎重考虑,王彦伟决定充分发挥自身在服装加工行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自己家的两层楼开办服装加工厂。
知道王彦伟要回家乡创业的想法后,村干部非常支持。在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王彦伟收拾了房子,买回了20台缝纫机,并和郑州批发市场的服装商签订了销售合同。2018年3月,王彦伟服装厂正式运营,共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人。“在服装厂务工的,大多是我们本村的妇女。她们在这里务工,既不耽误挣钱,又不耽误照顾家,很方便。”王彦伟告诉记者。
见记者采访,在此工作的女工都十分开心,她们快人快语,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和记者聊天儿。“自从彦伟办了服装加工厂,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就在这儿蹬缝纫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比到外边打工强多了。”大王寨村村民王小伟说。“我本来就会做衣服,在这儿干活算是发挥特长,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作为农村妇女,我很知足。”另一名女工接茬道。
“目前,民族风的女装非常畅销。由于衣服布料以棉麻为主,穿着舒适又好看,许多妇女喜欢跳广场舞时穿,也有很多团队用来当作表演服穿。”王彦伟告诉记者,“由于销量大,当前的生产量一个月只有1万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但家里房子有限,扩大规模谈何容易。”
王彦伟把想扩大服装厂规模的想法告诉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春良,王春良立即有了新想法:如果帮助王彦伟建厂房,把服装厂建成扶贫工厂,以合作社的形式让村民入股,这样,不是能够带动村里更多的人就业吗?王春良的想法,一下子帮王彦伟解决了扩大规模的难题。
在大王寨村村室南边一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忙碌。“这是一栋两层建筑,总面积为1800平方米,目前,桩基建设已经完成。建好后,一楼作为村老年活动中心,二楼当作服装加工厂。”王春良说。
“自己富不算富。等新的服装加工厂建好后,我会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尽量安置更多的人就业,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王彦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