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大牛村:生态支撑,让“大牛”变“壮牛”

大牛村街景。 孙学涛 摄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力华 孙学涛 贾同岭

6月20日,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中的建安区艾庄回族乡大牛村呈现出别样风情:一进大牛村,仿佛走在徽派小镇。道路两旁的农家院落,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雕刻装饰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风范。白色的墙上装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和传统墙画。

再往里走,开放式的村委大院平整、开阔,长廊里的红椅、红栏杆让人心头温热,大幅宣传画“红梅报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一侧的牛氏宗亲古建,为青砖灰瓦建造,配以青翠的松柏,历史韵味陡生。而在路两旁的草坪上,秋千、梅花桩、独木桥等游玩设施让人平添一缕乡愁。

“俺村本来就很干净,一下雨,路面被雨水一冲,更干净了。”冒雨仍在保洁的该村保洁员石付存说,“俺村可是俺这一片的‘卫生村’。”

“以前的大牛村可不是这样。”大牛村党支部书记牛创业回忆, 以前,大牛村村容不整,犄角旮旯中常有卫生死角,连排水沟中都倒满了垃圾。

2005年,退伍军人牛创业担任大牛村党支部书记。

“大牛村这头‘大牛’,到底该咋驾辕?”牛创业召集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商议。他们最终商定,先改善村容村貌,让老百姓生活方便、出行方便。

经过一年多筹划,2007年,他们开始规划、整治村中的街道。“在农村,拆房子,阻力很大。当初我们村干部没少作难。”牛创业说,为了争取村民的支持,村干部泡在村民家中。

“晚上喝过汤后就去,坐在村民家中开始聊,常常聊到凌晨一两点才走。”回想起当初做村民思想工作的一幕幕,牛创业感慨万千。

“做村民思想工作,关键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他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啥事都能坐下来商量。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同时要动员亲戚朋友先行一步。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干部先动了自家的房屋,村民没啥话说。最终,我们村的道路规划顺利完成,基本形成现在的四横两纵的格局,主路5米宽,副路4.5米宽,确实敞亮。”

2008年,他们趁热打铁,开始大力整治排水沟。经过一年的努力,下雨天村民从外地回村,两脚不再踩泥。

“硬件”变好了,“软件”也得跟上。2009年,大牛村聘请保洁员,专门打扫街头巷尾。这在当时的十里八乡属首创,也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保洁费怎么来?“从2009年到2017年,村民一人一年平摊10元;2017年以后,村民一人一年平摊3.2元。”大牛村的会计牛万业说,保洁员虽然工资不高,但责任心很强。从2009年到现在,每一位保洁员都像打扫自己家门前一样打扫村里的街道。

2014年,看到其他村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牛创业和村里人商量:“咱村这么好的基础,也得搞。不光要搞,还要搞美丽乡村示范村。”

钱从哪里来?“向上级争取一部分,村民自己凑一部分,大牛村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拿一部分。”牛创业说,“村中铺下水道、建廊道、修花坛时,村民踊跃捐助。在外创业的乡亲,通过微信转账的形式,也为村庄建设出了一把力。”

2018年,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在建安区已经走在前列的大牛村,在艾庄回族乡党委、乡政府引导、支持下,再次升级。经过统一规划、设计、提升,一年后的今天,整个村落以徽派建筑的风格呈现在公众面前。

“进村有果园,出门有广场,街道美如画,邻里很融洽。最近一段时间,建安区以及其他地方的人员纷纷来我们这里观摩、参观。”牛创业说,生态环境一好,大牛村的各个方面开始发生改变。“村里变整洁了,道路变通畅了,人心也美了”。

2015年,大牛村的群众自发成立了春会,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六春会,大牛村都会唱3天大戏。

现在,他们成立了农业特色种植基地,葡萄的种植规模增加至1000多亩。种植户增收不说,还吸纳贫困户就业。

“按照我们的设想,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牛村还要搞家庭农场式的特色种植,进一步壮大产业经济,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牛创业说,“乡村发展,关键要强党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乡村振兴是一场‘大战役’,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我们有信心把其他方面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