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刚领
“我从一个山沟里的穷孩子,到一名追逐蓝天的飞行员,成为一个诗歌爱好者,我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7月2日,在我市一个文学社里,退休干部郭金智向记者谈起他的筑梦之路。
郭金智,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地区一个贫困山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大要当医生、科学家”是许多中学生的理想,若要说:“我长大要当飞行员”,那真是异想天开的梦想。 然而,幸运之神将这一机遇恩赐于他,1960年空军要大发展,国家从初高中应届毕业生中“招飞”!谁曾想,这个体重仅有69斤的少年,创三关,过政审,成了千里挑一,人人羡慕的“飞行学员”。从此,他启开了逐梦蓝天的人生,经过7年漫漫学飞路,终于在1966年毕业,成为歼击机飞行员,开启了“雄鹰伴吾翱长空,云朵喜迎结彩虹”逐梦蓝天的人生乐章。
飞行员是空天的舞者,需要胆识与刻苦,加上那一时期,我国空军还处于成长期,改装、新课目探索等等,可以说开飞机是危险的事,更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他认真学习、刻苦训练,逐渐从一名飞行员成为四种气象的全天候战斗员、指挥员,带领飞行大队完成改装新机种和空地靶新科目训练,并长期担任机场战斗值班任务。
“破雾巡天卫国泰,栉风沐雨护家平。” 20多年的飞行生涯里,他总是出色完成各种任务,多次受到嘉奖。
1984年他转业到许昌工作,从军旅到地方,环境大变。从昔日的“蓝天骄子”一下子变成无住房的五交化商店营业员,身份的反差,别人的嘲笑,他的思想并没有消沉下来。他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理论素养。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85年许昌市委决定从军转干部中抽调人员,郭金智被选中。他十分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人生之梦再放飞是他最大的心愿。
“我庆幸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尽吹中华大地,庆幸时逢许昌这个党风和民风淳朴的好环境。尤其是凭政绩用干部组织路线,使我个人的人生梦,在党组织的关怀下,重新唤起并放飞。” 郭金智说。
在许昌市委工作5年,他虚心学习、发奋工作,从“抽调”到“委任”,从“企业营业员”提拔到“县级干部”岗位,他把“忠诚事业,热心为民,严守党规”作为逐梦信条,20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2004年,年满60岁的他退休成了普通市民。“是共产党把我从一个穷苦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干部,我不能忘了初心,应该为国家做点儿贡献。”郭金智说。
于是,郭金智和李梅生、史玉民等几位离退休干部一起成立了一个基层文学诗社。从此他们进学校、进社区,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国粹。随着活动的深入,有不少老同志积极参与,大家以诗歌来倾吐心语,抒发对祖国的情感,几年来创作诗歌万余首。
郭金智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出版了《蓝天之情》《鸟巢之情》和《晚霞之趣》等三部诗集,并向社会、学校和诗词爱好者赠送,受到普遍好评。解放军原文化部陈先义部长充分肯定《蓝天之情》诗集时代意义,空军蓝天出版社以特刊号安排印刷出版。市人大原副主任白喜臣为郭金智的书作序,以“诗坛绽新花、时代留赞歌”的评语加以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