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东雅 通讯员 张绍锋
38岁的尹腾飞已经是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源重工)的副总工程师。森源重工在混凝土泵车、环卫车等工程车的研发、生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尹腾飞的智慧和努力。进入森源重工以来,他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使森源重工走在了行业前列。他被市总工会评为“许昌大工匠”。
2012年11月,尹腾飞加入森源重工,担任混凝土泵车液压系统的负责人、混凝土泵车的车型主管,开始了混凝土泵车的探索、研发之路。“混凝土泵车的科技含量较高,而且国内的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都已走在前列,我们要想占得一席之地,就得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尹腾飞带领团队经过研究后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先从研发适用于农村和城镇的27米混凝土泵车开始,再不断完善产品种类。
“混凝土泵车对材料的要求,对电气和液压控制系统的要求都很高。当时,全省还没有同类产品。”尹腾飞说。由于他是液压传动控制专业的专家,混凝土泵车的液压控制系统自然不是难题,摆在他和团队面前的难题是臂体的焊接。由于没有工艺标准和相关的加工方法,他们只能摸索和反复地试验。“我记得是2012年冬天,气温很低,在臂体焊接时,受热胀冷缩原因,焊接总是出现问题。我们就多次探讨和试验,最后发现,只需在焊接前对高强度钢板进行预热就解决问题了。”尹腾飞说。
在尹腾飞和他带领的团队努力下,仅用了半年时间,森源重工27米混凝土泵车就面世了。紧接着,他带领团队一气呵成,成功研发了46米、50米、56米混凝土泵车,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森源重工全系列混凝土泵车的研发和完善。
在研发混凝土泵车过程中,尹腾飞带领团队完成的“混凝土高压泵送的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河南省空白,使森源重工成为省内首家研发混凝土泵车的厂家,新增利润6300万元,新增税收2205万元,并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
2016年,尹腾飞任森源重工副总工程师,负责该公司所有产品的开发工作。随着工程车辆产品的完善和优化,他将工作重心朝开发环卫车转移。在了解市场需求、掌握市场动向后,他带领团队开启自主研发环卫系列产品的征程。2017年,他带领团队用短短一年时间,完成了道路清扫、洒水保洁、垃圾收转运三大系列环卫车型的研发,使森源重工环卫全系列产品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并使该公司环卫类产品一举进入行业前五名。
2018年,结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新能源大力推广的实际,“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他研发工作的重心。“像环卫车,过去用油,现在要用电。研发难点在于车辆生产方案的确定,如何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车辆自重的情况下,保证续航里程。”尹腾飞说。
为了实现这一点,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广泛调研,根据国家政策、客户需求进行车辆设计。为了满足新能源环卫车的续航要求,他带领团队对车身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多次试验,最终实现重量轻、续航里程长的目标。7吨、18吨、25吨三个吨位的16个新能源环卫车型和11个新能源物流车型的研发,确保了森源重工在新能源专用车方面抢得先机。
入职以来,尹腾飞主持和负责研发的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高安全性、高效率的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项目,获2015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使森源重工成为中小吨位起重机的领军者,名列行业之首;“基于分布式智能控制的高安全性高空作业车”项目,获2015年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行业内领先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安全性;“智能化压缩式垃圾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7年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安全、效率、人机交换友好界面等方面均引领行业发展。
“我认为,所谓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产品品质的追求上,对好的工作方法的不断探索上,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碰到问题和困难,想尽办法去解决,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价值。”尹腾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