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

梦里家园

——“中国传统村落”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掠影

怡然自得

田园生活

八十二岁的村民蔡昌

村里来了脱贫帮扶队

村民的慢生活

□本报记者 吕超峰

王增阳 文/图

7月9日,趁着雨后的凉爽天气,记者慕名前往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

由鸠山镇政府往西行3公里,过观音寺桥往北,拐入一条仅能通过一辆小汽车的水泥路,盘旋上山。陪同记者采访的鸠山镇政府负责旅游的干部王国战介绍说,魏井村海拔600多米,是禹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这里依旧保持着古朴的生活状态,俨然世外桃源。

沿山势盘旋而上10余公里后,终于到达大牡丹坪。这是快到山顶的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在村头下车,先闻鸟叫、鸡鸣、狗吠,又见石墙、石洞、石屋;走进村里,一户农家的大门口坐着一群拉家常的乡邻,一位挑着柴担的汉子哼着小曲悠然而过。此情此景,仿佛穿越了一个时代,让人激动、感慨、回味以至浮想联翩……依稀回到了梦里的家园。

魏井村位于鸠山镇西北部深山中,辖刘家门、大坪、魏寨等7个自然村,依山傍水,古韵悠然。记者此次主要采访拍摄的是魏井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大牡丹坪。相传,明代时,为躲避战乱,李氏、王氏、苏氏、蔡氏、魏氏祖先迁居于此,建家立业,垦荒耕织,逐渐形成村落。

魏井村地势险要,主要路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旁闯王峡相传为闯王李自成安营扎寨之地。侧旁峡谷上,怪石点缀于绿海之间,犹如万猴嬉戏,故称万猴大峡谷。除此以外,村里还有龟山、石和尚、石眼睛、徽庄王墓遗迹、徽简王墓遗迹、樊梨花庙等景点和人文景观。由于该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古建筑保存相对完好。

魏井村内古建筑大多为砖石结构,依山而建,古朴自然,错落有致。传统住宅多为四合院或三合院样式的平房。苏氏、蔡氏等大户的四合院,门口有拴马石;前房、门厅一般由原石垒砌,窗雕、门雕造型精美;主房、厢房是人们开山破石、就地取材建造的,经久耐用;后院一般为覆土建筑,冬暖夏凉。其中几个自然村偏僻难寻,自然繁衍,传统建筑皆保存完好。如今,走进村里,古井、石磨、石臼、古戏台、樊梨花庙似乎在无声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在大牡丹坪村,村中居民还保持着原生态的农耕生活,劳作方式沿袭传统的人耕牲驮,3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养有驴、骡。原生态的劳作方式如今“物以稀为贵”,一年四季都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此外,该村还有种植、加工药材之传统,地边、山坡种有大量的杜仲、药用木瓜、山茱萸、金银花、药用牡丹等,药材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记者采访时,恰好遇到由禹州市、鸠山镇和魏井村帮扶干部组成的脱贫帮扶队,在对村中的贫困户进行入户排查。在与村民的交谈中,记者发现这些帮扶干部早已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如何让古村落不再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值得各级政府认真研究、创新思路。

如今,许昌市已有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0多个省级传统村落,像魏井村这样的传统村落,不再是无人问津的落后之地,这些村庄的古朴和厚重,正在成为独特的文化优势,在坚持文化自信的今天,这种文化优势,正逐渐帮助村民融入时代的发展大潮中,让村民享受到更加文明、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