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鄢陵新闻

人才强县百业兴

——鄢陵县上半年人才工作综述

该县引进的小麦专家刘秉华(右)为农业技术人员讲解矮败小麦相关问题。(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潘莹 李海宏

人才兴,百业旺。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鄢陵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探寻了一条具有鄢陵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推动了人才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鄢陵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引人才

一项项举措,引领人才集聚;一项项成果,激活人才春水。

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服务社会民生,才有价值和生命力。今年以来,鄢陵县在贯彻落实“许昌英才计划”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出“鄢陵英才计划”,出台了“1个意见、8个办法”,形成了“1+8”政策体系,紧紧围绕鄢陵重点发展的花木产业、康养旅游、纺织服饰、食品饮品、装备制造、板材加工等重点产业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服务业,以实施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两大工程”为载体,设立不少于3亿元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金”,实施引才聚才“1121工程”,即引进培育1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20 家以上,引进培育100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吸引更多优秀高端人才来鄢陵创新创业、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该县形成了人才与科技互惠互利、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企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自2016年“鄢陵英才计划”实施以来,该县共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38名。

出台《关于落实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分别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今年以来,鄢陵县以人才为支撑,服务创新创业工作,对新认定的农作物和林木新品种,一次性给予相关企业10万元奖励。仅2018年,该县就申请专利267项、授权专利345项,技术创新平台达到35家,其中,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

在本土人才培养使用方面,根据本土人才熟悉当地自然、人文、工作环境等独特优势,以及地域情结深、稳定性较强的特点,鄢陵县实施了《鄢陵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全县范围内选拔一批业绩突出并在同行业中有较高认可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动态管理,每3年选拔一批,着力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较高的优秀拔尖人才队伍,更好地发挥本土人才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多措并举聚人才

进急需高层次人才40名,充实到林业、水利、规划等相关单位,在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和水利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鄢陵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共享式”引才方面,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该县相继举办了两届鄢陵国际健康峰会,邀请国内外健康养老领域的70余名专家学者和建业集团、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等200余家知名企业、社会机构的代表参会,共话鄢陵康养产业发展大计,有效提升了鄢陵康养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了人才竞相会聚的喜人局面。

鄢陵县还以脱贫攻坚为载体,“选派式”引才,通过开展“专家人才基层行”活动,积极引导农业科学等方面人才向农村基层流动,由鄢陵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协调农业、卫健、教科、畜牧、林业等单位,抽调技术过硬、理念新、懂经营、经验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教育教学团”“医疗卫生团”等8个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一线和田间地头,开展“名师讲堂”“惠民演出”“农技知识讲座”等内容丰富的“专家人才基层行”活动,打通了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由鄢陵县委组织部牵头,科技、农业、林业等部门具体负责,该县聚焦产业扶贫需求,抽调18名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成立了科技特派员服务队,采取送技术上门、现场咨询、集中培训等形式,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拓宽销售渠道等便民服务,受到了农村群众的一致欢迎。

从古至今,天下英才,逐大势而动,择热土而栖。

“来到鄢陵发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良好的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深深吸引了我,很高兴来到美丽的花都创业。”日前,已经落户鄢陵10多年的许昌振德医疗敷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许昌振德医疗敷料有限公司成功落户鄢陵,是该县多措并举,“聚集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有力佐证。

近年来,鄢陵县紧紧围绕农业、花木两大支柱产业,以“合作式”引才方式吸引高端人才落户花都,实现了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良好效果。“多年来,我们以花为媒,举办花博会、蜡梅梅花文化节、鄢陵苗木产品雄安推介会等不同层次的花木展销会,广泛宣传鄢陵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在花都安家落户。同时,鄢陵县先后分4批面向全国公开引

贴心服务暖人才

自2013年起,河南龙源花木有限责任公司以北京林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成功引进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团队,通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花木繁育技术研究、花木优良种质创新,成功培育花木新品种220余个,共计繁育种苗20万株,建成新品种研发基地500亩,带领群众就业80人。

这是鄢陵县“平台吸引人才,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的有力佐证。“我们既要用效益待遇激励人才,又要注重政治引领、事业感召、荣誉表彰,以贴心服务温暖人才,让他们有更强的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鄢陵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称,鄢陵县还探索建立了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组织专家人才到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培训,全面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治引领。

同时,鄢陵县认真落实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对通过“许昌英才计划”评审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团队给予配套资金奖励,对通过“鄢陵英才计划”评审的人才和项目团队按照评定层次给予奖励支持,对获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新建院士工作站等给予重奖。重奖之下,必有英才。一项项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吸引了天下英才源源不断会聚鄢陵创新创业,倾其所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近年来,鄢陵县通过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新星”“创新型企业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利用电视、报纸、微信、党建智慧融平台等,大力宣传人才创新创业先进典型,营造出识才爱才尊才用才聚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也让鄢陵由人才的“经停站”变成“目的地”。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建业集团、龙源花木等大型企业相继与鄢陵签订合作协议,鄢陵人才工作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如今的鄢陵,正在奏响人才强县的时代强音,人才竞相流动,凝聚发展动力,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书写更加绚丽的创新发展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