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梁存才)近日,鄢陵县只乐镇西只乐村青年陈金浩被该村党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军表示。
“农村基层党组织年轻党员少,五六十岁的老党员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陈德军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党组织缺少年轻人,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西只乐村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该村“80后”村民陈金浩和任阳华在外打拼多年后,怀着对家乡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带着资金和技术毅然回到家乡创业。陈金浩创办了豫顺电子厂,生产制造高档耳机配件,还带动了1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任阳华成立了福华服装有限公司,生产校服、儿童服装等,产品销往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今年年初,两人都向该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创业不容易,需要流转土地、招聘工人、引进技术、找准销路。这些都需要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基层党组织就是我们创业的坚强后盾。我已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陈金浩深有感触地说,“在外挣了钱,为啥想回来?因为故土难离,乡情难舍。现在创业成功,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村党支部提供了很大帮助,才有了企业今天的发展壮大。”
今年麦收期间,西只乐村的热心青年郑亚军,带领10多位年轻人自掏腰包购买了矿泉水、面包等,顶着烈日,慰问值守在秸秆禁烧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像郑亚军这样的优秀青年,正是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培养对象。村党支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郑亚军为入党积极分子,希望早日将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陈德军说。
组织功能得到强化,农村各项工作就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前段时间,该村曾在新疆工作的92岁老党员陈东亮,得知家乡正在硬化道路,建设美丽乡村,二话不说捐出了省吃俭用积攒的10万元钱,用于家乡道路建设。陈德军回忆说,过去召开党员大会还要给大家发补助,如今只要在党员微信群里发出通知,大家很快就会纷纷回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针对流动党员分散、管理难的情况,该村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郑州等城市设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吸引流动党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学习党建知识,增强党性修养,时刻牢记党员身份,时时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陈德军介绍,该村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到困难党员、流动党员家中慰问,帮助打扫卫生、整修房屋、收割庄稼,给予他们关爱,切实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党员群众的心坎上。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用组织振兴的力量把方方面面融为一体,党建工作落在了具体的事上,也就让陈金浩和任阳华这样的回乡创业者找到了依靠,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党组织。”只乐镇相关负责人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只有党建工作做好了,组织振兴了,乡村振兴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有坚强可靠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