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东雅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紧紧围绕我市打造“智造之都、宜居之城”的中心工作,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着力办好的“九件实事”和重点实施的“五大行动”为载体,务实创新,积极作为,推动全市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化宣讲教育 强化政治引领
——紧紧抓住增强政治性这一根本,切实担当起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市总工会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了18场“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第十三届许昌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协助市委、市政府评选推荐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53名,许昌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0名;协助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许昌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2019年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办了“建功新时代·许昌更出彩”许昌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职工文艺晚会,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
开展劳动竞赛 推动发展创新
——紧紧抓住推动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市总工会大力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四赛一争”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00个竞赛工种(项目)技能竞赛,覆盖20多个系统和行业。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06项,完成技术革新378项,完成技术攻关项目32个,推广新技术项目11个,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方法23种,提合理化建议3650件,创经济效益4990万元;开展工匠选树和师带徒“匠”带兵行动,加大对创新工作室和大工匠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选树30名许昌大工匠,创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6家。
履行工会职责 维护职工权益
——紧紧抓住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方针,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市总工会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全市94.2%以上的企业签订了工资专项合同,覆盖职工42.1万人;全市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产业集聚区企业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100%;全市100%的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88.7%的非公有制企业实行了厂务公开制度,95.5%的事业单位实行校务、院务等内部事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工会法律援助新途径,持续实施农民工维权服务行动;切实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女职工维权月”活动,已为75名困难女职工免费进行“两癌”筛查,并举办了女职工权益保护知识竞赛。
加大帮扶力度 维护社会稳定
——紧紧抓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主线,全力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稳定
市总工会深入开展送温暖、结对帮扶等工作。“双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共发放款物价值238.66万元;深入实施劳模助力脱贫攻坚“6+1”行动,已确定助力脱贫攻坚示范点15个,重点抓好15个项目,涉及贫困人口1000余人;把稳就业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全市各级工会培训职工达7500人,联合人社、妇联等部门共同举办招聘会35场,在河南职工网和手机App客户端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266条,为1.5万人次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实现就业创业近3000人;筹划建好户外劳动者驿站,在市区建设了76个户外劳动者驿站和劳动者爱心休息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加强劳动关系领域涉政治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工作,积极参与平安许昌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紧紧抓住工会自身建设这一关键,着力提升工会服务大局、凝聚职工的能力
市总工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和拓展“党建+”行动,大力实施党建“四大工程”,着力推进“四项机制”建设,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重党建、抓党建、强党建的良好态势;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坚持增“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加快推进职工之家、文化宫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大力开展基层建会集中行动;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了全市工会干部培训班,积极开展农民工和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全市新组建工会138家,新发展会员8933名,其中农民工会员5296名,受到了全国总工会领导的肯定和好评;加快智慧工会建设,着力打造“一网聚、一卡通、一心连”服务职工新模式,全市累计录入会员信息84.2万余人,共办理工会会员卡18.8万张,办理网上入会及接转手续239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