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安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千雨,要不俺哪能过上今天的日子?”7月19日,建安区张潘镇城角徐村村民徐土全对记者说。
徐土全说的是建安区纪委监察委宣传部干部杨千雨。2018年3月,杨千雨成为帮扶队员后,迈开双脚,逐家逐户对帮扶对象家庭人员构成、生产生活状况、住房、经济收入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归纳梳理,认真填写贫困户“明白卡”,力争做到精准扶贫。
当时,村民对精准脱贫工作认识有误区,杨千雨上门宣传有关政策,通过算细账、讲政策、作对比,教育引导大家转变思想观念,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去。
“作为帮扶队员,就要千方百计为贫困户做实事、办好事,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杨千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现年86岁的徐土全是个五保户,患有严重白内障,听力也有障碍,交流起来十分困难。虽然政府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但是他不愿意去敬老院生活,在家基本无人照顾。
徐土全生活虽然无忧,但是情感上一直缺少陪伴。杨千雨在征求他的意见后,积极与村“两委”商量,希望与之相邻的弟弟徐全德来照顾他,得到了村干部的支持。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杨千雨的见证下,双方签订托养协议,衣食住行都由徐全德照顾。
即使这样,杨千雨还经常到徐土全家里,打扫卫生,洗洗衣服,让家里焕然一新。天气逐渐热了,看到老人仍穿着不合季节的衣服,她就开车到商场给老人添置了新衣服,买来了夏凉被和凉席。
徐土全住的房屋,夏天特别热,摇着蒲扇还是一身的汗。杨千雨就网购了两台电风扇,一台送给村里的另一个孤寡老人,一台送给徐土全老人。考虑到徐土全的眼睛看不太清楚,细心的杨千雨担心他找不到风扇按钮,就买了个带遥控的,可远距离开关电风扇。
春来暑往,秋去冬到。杨千雨每周都来看望徐土全老人,好像是串“亲戚”一样。一来一往,她就成了徐土全的“亲闺女”。
徐土全喝水总是用水瓢,不太方便,杨千雨就送来水杯和暖水瓶;给自家老父亲买衣服时,杨千雨总是多买一份给徐土全老人送去;老人行动不便,杨千雨就开车带着老人去看病……徐土全也把杨千雨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亲人,每当家里改善生活时,徐土全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就吩咐弟弟跑到村室喊杨千雨回家吃饭。夏天,徐土全家里种的水果熟了,就会给杨千雨送些过去,说是“家里的水果得让咱家闺女尝尝”。
不仅对口帮扶徐土全老人,杨千雨对村里其他贫困户也记挂在心。谁家里是什么情况,缺啥少啥,她心里都有一本账,并竭尽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去年冬天,村里发展的扶贫蘑菇喜获丰收,但缺少销路。于是,杨千雨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自家小区业主群里发布消息,并把一筐筐蘑菇带到自家小区销售,被人们戏称为“卖蘑菇的小姑娘”。
一年多的工作,让她对脱贫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急贫困户之所急,想贫困户之所想,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是帮扶队员的职责。”杨千雨深有体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