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县域新闻

铁刘村

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推脱贫攻坚

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王丽飒 李胜柯

夏日炎炎,襄城县茨沟乡铁刘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20余亩丹参、百余亩品种红薯长势喜人;在投资60多万元新成立的蛋鸭养殖公司里,欢快悦耳的鸭鸣声此起彼伏,每天收获成筐白花花的鸭蛋,让村内及周边前来参观的群众啧啧称羡:“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让我们农民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致富的希望!”

铁刘村位于茨沟乡南部,毗邻北汝河,交通闭塞,无任何地理和资源优势。村里长期以来无产业项目、无集体经济,农业生产沿袭“麦茬豆,豆茬麦”的传统种植模式,村“两委”干部想发展村集体经济,谋划产业项目,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了改变现状,襄城县司法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杨土照多次组织召集“两委”会、党员会征求意见,并想方设法协调各方资源,带领村“两委”干部出去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

通过认真谋划,铁刘村利用村里土地相对集中的优势,成立了以村“两委”干部为主要成员的襄城县宜秋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亩,种植中药材丹参及品牌红薯,并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吸纳村里的闲散贫困群众参与务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在成立合作社的同时,杨土照在和农行襄城县支行驻该村脱贫攻坚组共同谋划、积极论证后,决定成立蛋鸭养殖公司,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方法有了,怎么解决“资金”问题成为横在村“两委”面前的第一道坎。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村集体经济起步阶段,只有干部带头入股,冒险蹚出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自愿入股。

“我拿10万元。”“我拿5万元。”……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筹措到了56万元。

“在筹措资金的关键时期,乡财政及时给村里预拨了5万元经费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入股资金。2019年5月底,总投资61万元、高标准建设的蛋鸭养殖公司正式运营。目前,鸭棚内的1万只蛋鸭50%已经开始下蛋,项目发展势头良好。”杨土照说。

为了确保项目高效运转,蛋鸭养殖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办事部门,严格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合理界定村委会和股东的利益分配,将公司收益分配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为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的收入;同时,积极鼓励贫困户入股,对愿意入股的贫困户,村“两委”班子无偿提供借款,保证每名入股的贫困户在无风险的情况下,每年都可以拿到300元左右的分红。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蛋鸭养殖公司,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调整农业结构带来的红利和实惠。“现在,我们正准备进一步募集资金,扩大公司规模,继续以党建引领谋划产业发展,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杨土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