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王志强
这几天,千里迢迢从新疆返乡的鄢陵县只乐镇郭刘村村民张深涛,用手机随手拍摄了几张村容村貌的照片,发送到了微信朋友圈,瞬间赢得网友“猛夸”:“这是农村吗?太美了!”“绿树村边合的田园风光,诗情画意的乡村……”
“刚回来时都不敢认了,想不到老家变得这么美丽。”张深涛感慨颇深地说,家乡街道宽阔干净,房屋青瓦白墙,绿植修葺一新,还有夜幕降临之时,将乡村夜晚变得明晃晃的太阳能路灯。“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张深涛说。
近年来,鄢陵县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高质量发展靠山”的理念,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来抓,不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保障机制,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狠抓“三清一改”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今日,一大批美丽乡村犹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在花都大地,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朝着“绿、富、美”的目标迈进。
顶层设计,高标准谋划推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鄢陵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指挥部和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11名县级领导同志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形成了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该县还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鄢陵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使用和美丽乡村考核方案》《鄢陵县“三清一改”工作方案》《鄢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分工方案》《鄢陵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2个实施意见、1个考核办法和13个专项工作的工作指导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确保干有标准、抓有载体、检有标尺、奖有依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鄢陵县采取“五抓四做三定”(抓宣传发动、抓试点先行、抓沿路整治、抓危房先拆、抓严格奖惩,领导干部带头做、党员群众齐心做、帮扶责任人踊跃做、县直单位帮扶做,定工作任务、定工作责任、定工作制度)模式,相继开展了“乡村清洁百日攻坚”“四治四净”“荒地清零”“三清一改”等行动。“四治四净”行动,即村庄内外整治、主要道路沿线整治、小游园小公园整治、水域整治,房前屋后干净、道路两侧一眼净、小公园小游园整洁干净、县域水体净;“荒地清零”行动,即农村的荒片、荒坑、荒宅、荒沟全部改造成为菜园、树园、果园、花园;“三清一改”行动,即清垃圾、清塘沟和污水、清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目前,该县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确保实现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绿、亮、美’,即通过房前屋后见绿、见缝插绿和见空增绿,实现‘绿起来’;村庄主次街道和公共活动场所夜晚有照明灯,实现‘亮起来’;农村生态优良、田园风光多彩、村庄布局合理、庭院整洁卫生,实现‘美起来’。”鄢陵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重点,
实施“一规划三整治”
“瞧瞧,俺村的道路干净整洁。生活污水、雨水全部流进了下水管道,然后集中进行统一处理,污水横流的现象再也不见了。”近日,南坞镇屯沟村村民梁福伟高兴地对记者说。
结合中央、省、市提出的 “三清一改”行动,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六有”的农村卫生清洁标准,鄢陵县全面实施了“一规划三整治”(编制综合整治规划,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村容镇貌)专项行动,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民群众营造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栏镇、彭店镇、只乐镇、陶城镇、南坞镇、马坊镇等6个镇全部建成了镇区污水处理站,柏梁镇姚家社区建设了社区污水处理站,大马镇、望田镇、张桥镇污水处理站主体工程已经竣工,预计今年年底即可投入使用。同时,该县还探索实践了农村生活污水减量化、处理资源化、治理市场化的模式,采取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方式处理污水,确保今年年底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较好地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
在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方面,鄢陵县投入巨资增加、更换垃圾桶1万多个,建设垃圾中转站20多个,购置垃圾转运车辆561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卫生设施水平。此外,该县稳步推进清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工作,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对限养区的监管力度,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养殖数量,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推进成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畜禽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截至目前,该县共出动大型机械18900余台次,清除卫生死角2200余处、乱设摊点600余处,清理农村坑塘759个、村内沟渠180多公里、淤泥1800多吨、污水横流300余处,完成河道清理390公里,整治堤防365公里,拆除违章建筑49处,清除河道垃圾7670立方米,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既要“面子”又重“里子”,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
日前,记者走进张桥镇和寨村,只见街道干净,绿植葳蕤,漂亮的两层民居错落有致,格外醒目。尤其是街道两侧手绘文化墙图文并茂,古朴典雅,令人赏心悦目。作为河南省生态文明村,该村是鄢陵县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按照创建“最美鄢陵、最美生活”的目标,该县以“四个全域”为抓手,在创建达标村 264个、示范村101个、美丽乡村22个的基础上,由每个镇遴选5个村,形成美丽乡村群落,并以筛选出的55个村为重点,加快创建许鄢快速通道沿线、鄢望路沿线、鄢陶路沿线、花博大道至彭化路沿线、枪古路沿线等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路净、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乡村景色观光廊道,优美整洁的乡村环境引来各地游客观光游览,让农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的同时,该县386个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全覆盖,文明乡风劲吹花都大地。目前,该县已建成文明村(社区)77个、文明镇3个、美丽小镇2个、“四美”乡村示范镇2个,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面子”光鲜亮丽,“里子”富有内涵。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该县通过张贴、发放“环卫公约”“乡风民约”等,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营造出“人人讲卫生、家家爱清洁、户户守规矩”的时代新风,凝聚起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磅礴力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今,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逐步深入,“一规划三整治”的大手笔强力推动,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一个个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正从蓝图走向现实,擘画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