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用忠诚彰显军人本色

——记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刘国贤

刘国贤(左一)正在和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骨干一起研究赴郑慰问演出的具体事宜。

本报记者 朱庆安 文/图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生难忘军旅情。我们来自陆海空天和武警,我们曾经都是一个兵……”这是歌曲《永远的兵》中的歌词,退役军人、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职工刘国贤常常在心中唱起这首歌。

作为护卫群众食药安全的“卫士”,他勇于担当,秉公执法,严厉打击违反食品药品法律法规行为,时刻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怀揣报国热情的老兵,他和他的战友们成立了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响时代赞歌;作为脱贫攻坚帮扶队员,他把老百姓当自家人,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被称为群众的“贴心人”。

多年来,刘国贤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及“许昌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

身残志坚 书写奋斗人生

1982年,年满18岁的刘国贤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不服输的他在连队正常训练中,自己增加训练强度,致右腿受伤,落下终身残疾。在刘国贤看来,这是多年军旅生涯给他留下的人生印记,虽带给他困苦,却让他无悔。他忘不了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忘不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关心和帮助。

1991年,服役9年的刘国贤被分配到当时的禹州市卫生局药检所工作。后经多次机构改革,他所在的单位成为如今的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是执法部门,其工作不仅要检查诊所、药店等单位,还担负着食品药品生产环节的执法检查,担负着打击假冒食品药品的重任。

“虽然离开了军营,但我还是一个兵,一个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老兵!”这是刘国贤一直以来坚守的承诺。凭着自己的执着和理想信念,他始终坚守在执法一线,维护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在禹州市的一些深山区,道路不通,他和同事需要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来回步行10多公里。不少同事知道他有腿伤,劝他在车上等,但他硬是坚持和同事一起工作。晚上回到家里,腿伤常疼得他睡不着觉。

这些年,刘国贤走遍了禹州市1000多个诊所,查处各种医药违法案件100多起。可以说,在禹州,哪里有医,哪里有药,哪里就留下过他的脚印。

2014年春,有群众举报,在禹州市一住宅楼内有人制售假药。刘国贤和同事为了获取证据,躲在一辆面包车里在制假窝点附近蹲守,渴了喝瓶装水,饿了用方便面充饥。经过15天的连续奋战,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他们成功打掉了这个当年全省查处的最大制假窝点。还有一次,在禹州市朱阁镇某地一废弃院落内,刘国贤等人经过一个星期的蹲点守候,现场缴获了制售假药的各种设备。

多年来,刘国贤作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一名卫士,发扬部队敢打硬拼的光荣传统,一心扑在工作上,攻克一道道难关,用实际行动维护食品药品安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多次受到单位表彰。

梦想远航 谱写时代赞歌

7月19日,在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寨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中心,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正在开展活动。展柜内摆放着水壶、挎包、军帽、军号、子弹、炮弹、战斗机模型,展板上是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近年来开展活动的图片。

“禹州市有着优良的拥军传统,先后涌现了赵趁妮、吴新芬等闻名全国的拥军模范人物。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我想在拥军方面做点儿事情。”几年前,当刘国贤找到拥军模范吴新芬和其丈夫王俊景,说出他的想法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就这样,刘国贤组织退役军人、军属及有军人梦想的人,成立了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在工作之余开展拥军活动,进行国防宣传,帮扶贫困老兵,用退役军人特有的情怀,为国防事业献爱心。

2014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刘国贤带领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首次到驻禹某部慰问演出。官兵的喝彩声响彻营区,老兵们也找回了昔日的荣光。

此外,结合禹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需要,他收集相关资料,编排有关环境整治新风的歌谣和小剧目,在基础建设薄弱、综合条件较差的浅井镇、磨街乡等地进行巡回演出,凝聚起了当地群众万众一心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改变乡村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016年年底,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针对退役军人当中党员多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党支部,刘国贤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他的主持下,10名共产党员定时开展“三会一课”等党建活动,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共产党员、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副团长杨建委经营着一家钧瓷专卖店。他虽然平常忙于生意,但团里的训练从没有耽误过,并且每当团里有外出活动时,他都选择放弃自己的生意。

刘国贤在这方面付出得更多,从艺术团成立到现在,他垫付各项费用共10多万元,而他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没有给自己妻子一个温暖的家。

当别人问他这些费用如何报销时,刘国贤的回答是“没有想过”。他和大家一样,为了同一个拥军梦想走到一起,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演出任务。

实际上,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演出服装由团员自费购买,遇到外出活动,大家都力所能及地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国贤和团员们也没有放弃,多年来,他们一起到部队开展慰问活动19次,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50余场次,参加各类演出30余场次,捐款捐物4万余元。

2017年7月24日,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单位主办的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评奖活动中,禹州市“兵之梦”战友艺术团获得“优秀复转军人团体奖”。前不久,该艺术团党支部荣获“许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脱贫攻坚 做村民“贴心人”

“每当看到贫困群众简陋破旧的房屋、困难拮据的生活,我内心总有一种难言的酸楚。”谈起多年来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体会,刘国贤对记者说,“开展脱贫攻坚,帮助贫困群众走出困境,是我的一项光荣使命。”

2017年以来,根据组织安排,刘国贤先后到禹州市无梁镇寇庄村和苌庄镇锁石沟村从事扶贫工作。他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克服重重困难,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基层工作中去。

刘国贤深知自己的优势是掌握全面的方针政策,缺少的是基层的工作经验。他摆正位置,调整好心态,坚持“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的原则,力争帮扶出成效。

同时,他根据上级要求,对所分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识别出贫困户并认真填写登记表和扶贫手册,真正做到“有簿、有册、有档”。

在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孤儿等贫困弱势群体比较多,他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并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017年12月16日,刘国贤在禹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时,仍没有忘记自己的扶贫工作,打电话询问村里贫困户的情况。当得知贫困户赵美旦过70岁生日时,他不顾医生的劝阻,驱车30公里赶到帮扶的寇庄村,为赵美旦送去了生日蛋糕和棉衣等慰问品。

2018年6月,贫困户李富纤的妻子要到郑大二附院复查病情,刘国贤听说后开着自己的车送夫妻二人到郑州,两天后又把他们接回家,二人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工作中,他总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并结合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通报情况的工作方法,使脱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

正是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党的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他的工作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肯定和广大村民的认可。2019年5月,刘国贤被禹州市苌庄镇锁石沟村授予“锁石沟村荣誉村民”称号。对此,他说,他非常喜欢锁石沟村村民的善良和淳朴,早把自己当成了锁石沟村的一员。

“这些年,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刘国贤表示,下一步,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国贤就是这样,不管干什么工作,始终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抛弃、不放弃,用忠诚彰显军人本色,体现着一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