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许昌智造

多向发力 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王培钦 通讯员 刘梦娣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历来被看作稳增长的“定海神针”,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良性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上半年态势: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五个行业贡献明显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高出全国2.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应对风险与挑战中,许昌工业经济步履铿锵,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上半年,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大类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在七成以上,其中16个行业大类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较大的前五个行业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5.5%,贡献率为32.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6%,贡献率为20.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8.3%,贡献率为17.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9.8%,贡献率为9.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3%,贡献率为8.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这五个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87.9%,共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4个百分点。

在全市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7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其中,增速在10%以内的企业有28家,增速在10%—20%之间的企业有14家,增速在20%—30%之间的企业有7家,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27家。

下半年着力点:稳信心 多向发力 多措并举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化解问题,创优环境,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记者在采访我市工信、发改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时,他们均表示,下半年,我市工业经济要将着力点放在积极稳存量、努力扩增量,克服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环境治理管控等多重因素制约上,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

提升运行监测分析水平。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全市经济运行组织协调会议,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全市经济运行的重点突发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重点关注全市工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建立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市、县两级统计、发改、税务、商务、电力等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向工信部门提供工业经济指标、项目、产业、税收、贸易、用电量等相关数据,实现数据资源互通共享。

强化运行激励协作机制。坚持主要经济指标定期通报机制,针对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问题,市发改、工信、统计等部门负责,积极协调各县(市、区),加快年度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度,认真做好新建项目统计入库工作;针对工业增值税增速偏低问题,税务部门应协调相关单位和企业,在抓好收入进度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均衡入库工作,确保工业增值税稳定增长;针对工业用电量下降问题,工信部门和国家电网许昌供电公司共同负责,强化企业用电服务,各县(市、区)采取得力措施,引导鼓励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确保工业用电量稳定增长。

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我市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加快实施智能、绿色和技术改造等“三大改造”,落实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织专家为100家重点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引导中小企业上云,做好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智能车间等工作。开展绿色发展攻坚行动,持续推动400家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完成技术改造,加快智能电力装备等9个新兴产业和智能电力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等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等百亿元级产业集群的培育。

项目是发展的“牛鼻子”。千方百计确保在建项目尽快达产见效,同时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积极谋划引进一批重点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以源源不断的项目引领、带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大力扶持培育各类企业。特别是对全市10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的负增长企业,坚持“一企一策”,制订专项工作方案,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扭转下滑态势。积极帮扶中小企业,落实小微企业升为规模以上企业财政奖励政策,对市级“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进行培育。落实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懂管理、善谋划,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优秀企业家。

实践证明,我市“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实施以来,为解决企业困难、助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半年,应持续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