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烈日高照,襄城县山头店镇祝冯村村民祝强业家中人声鼎沸,七八名建筑工人正在加班加点将其平房翻修成二层小楼。
“辉选,快来喝口水、抽根烟歇歇,别中暑了。”看到本村的电焊工祝辉选在烈日下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祝强业端着一碗凉白开走上前劝说道。
“等一会儿,这个钢架子再有十几分钟就焊完了。”祝辉选一边答话一边端住焊枪,电焊机发出“嗤嗤嗤”的声音,迸发出一束束耀眼的火花。
今年45岁的祝辉选,其家庭是襄城县山头店镇祝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祝辉选的父亲被确诊为脑梗死。为了给父亲治病,这个年收入不到2500元的家庭,背上了30000余元的外债。
“当时睁开眼就犯愁,为了挣钱还债,我跑到镇里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还偷偷跟着焊工学技术。但由于电焊属于高危作业,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焊接技术,还要取得行业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祝辉选说。
2018年6月2日,这是祝辉选铭记在心的日子。“我听村干部说镇里正在组织针对脱贫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有家政、保姆、电焊、汽修等多个工种可以选择。这个培训班不仅免费教技术,而且连吃、住、行都不用自己掏钱,每天还有30元的补助,学完了还能直接考证。”祝辉选说,他听后真是眼前一亮,马上就报了名。
“在培训班是真学东西啊!我以前都是自己蒙着干,就比如说焊这个钢结构的架子,以前我就是目测,凭感觉,大约摸啥尺寸和位置就焊上了。通过培训班的学习后,那可完全不一样了!要找到受力最恰当的那个点,也就是焊接点,焊得更精准了。”祝辉选自豪地说。
如今,祝辉选一个月有20天都“泡”在县里的建筑工地上,月收入在2400元左右。“2018年10月份我就脱贫了。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我可自豪。听说镇上又组织培训了,这回我要鼓励我媳妇去学家政或保姆。未来的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红火。”祝辉选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襄城县山头店镇祝冯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献宾告诉记者,本着脱贫路上“想学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襄城县组织了10余项职业技能培训。目前全村有130余人参加了专业培训,月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
7月19日上午,恰逢襄城县书法家协会在祝冯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该村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皂角树下,五六位襄城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挥毫泼墨。除了向村民赠送作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们还对村里的书法爱好者进行现场指导。
“以前一到农闲时节,不少村民就赌博。现在好了,村里有文化小广场,晚上还可以在广场上跳会儿舞,隔三岔五还有送戏、送医到村等活动。打麻将、喝酒的人也少了,日子过得有意思多了。”谈起如今的好光景,村民张英满足地说道。
据了解,以前“村里文化活动没有场所,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单调”是祝冯村村民反映最多的问题。为此,驻村第一书记杨献宾从许昌军分区协调了帮扶建设资金16万元,硬化村文化广场900平方米;协调襄城县教体局安装健身器材15件,价值3万余元。村“两委”缩减办公经费,挤出3000余元资金,购置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如今,村里每个星期都会为村民播放两次电影或戏曲节目。
为方便村民出行,村“两委”协调硬化村西主干道1.1公里;杨献宾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0万元,开工修建村中心小学东头至汝河西岸460米路面硬化工程。
“祝冯村的变化,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山头店镇党委副书记张广雨介绍,祝冯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还多次召开党员大会、贫困户大会,动员有劳动能力的党员、贫困户义务打扫村内及贫困户家中的环境卫生;将村里坑塘多年以来形成的垃圾全部清除;拉土500余车,植树100余棵,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8年6月27日,祝冯村还评选出1个好婆婆、2个好媳妇,并进行了隆重表彰,通过好婆婆、好媳妇评选带动良好的家风、民风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志智双扶”为祝冯村发展带来了新动力。“除了为群众就业创业谋划出路,还要让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杨献宾表示,为了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祝冯村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从推进美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入手,引导贫困群众培养勤劳致富、节俭持家、艰苦奋斗等良好品质,不断激发贫困群体的荣誉感和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