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书写同步小康新篇章

——聚焦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记者 杨红卫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在许昌脱贫攻坚“战场”,处处迸发着火热的激情,响彻嘹亮的攻坚号角!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镜头: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暗访调研,现场交办问题清单,督促问题整改;扶贫一线干部走访农户,落实扶贫政策,发展扶贫产业,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这是一组坚强有力的措施:从6月中旬开始建立全市脱贫攻坚周调度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会议,聚焦一至两个主题,开展专题研判,推动工作落实;调整和加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新成立脱贫攻坚第六督查巡查组,并于7月22日将督查巡查组更名为调研指导组,进一步明确了调研指导反馈问题整改要求……

今年以来,我市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提高脱贫质量,持续在推动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上下功夫,在促进群众增收、优化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上做文章,正在书写农村同步小康的崭新篇章!

密集调研 摸准实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研,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更是当前了解基层情况、解决群众困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金钥匙”。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尤其是6月份以来,各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实地了解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扶贫资金使用、扶贫项目建设、脱贫质量等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切实提高帮扶实效。

5月24日、7月18日, 市委书记胡五岳先后到襄城县姜庄乡汪店村和禹州市神垕镇罗王村、磨街乡青山岭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扶贫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带贫模式实施情况;察看危房改造工作情况,体验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到贫困户家里询问扶贫政策落实情况。他要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因人施策,精准帮扶,转变作风,务求实效,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

7月2日,市长史根治到扶贫联系点襄城县范湖乡凹郭村调研,详细了解该村光伏项目建设、粮库出租、农机合作社运行等情况,现场察看农村闲置宅基地运用情况,强调要注重政策落实、注重因地制宜精准帮扶,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把落实各项政策、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满意,作为我们脱贫攻坚工作的最高标准,以过硬作风和扎实成效赢得群众满意。

6月中旬以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丁同民先后带领市专题调研组到12个市直单位和5个县(市、区)开展暗访调研,详细了解行业部门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和工作开展情况,暗访各地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指出工作短板,现场交办问题清单,责成限期整改落实。

……

夯实责任 全力攻坚

“禹州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经暗访督查,你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现将问题清单反馈给你们,请结合实际、举一反三,细化措施,抓紧整改落实,并于7月底前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这是7月8日市专题调研组给禹州市现场下发的问题清单,共包含“精准识别有差距”“帮扶工作不到位”等六大项21个小项的问题。

夯实责任,就要落实到具体问题解决上。今年6月中旬以来,市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地各单位开展调研,现场发现问题,面对面交办问题清单,要求限时整改到位,真正把脱贫攻坚压力传导到基层。

市直部门承担着脱贫攻坚重要任务,夯实单位“条”上责任是当务之急。6月中旬以来,市专题调研组先后对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金融工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等12个与“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紧密相关的行业部门进行调研,把脉问诊、精准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市直住建、水利、扶贫等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行业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分包县(市、区)制度,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县(市、区)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压实“块”上责任至关重要。7月8日起,市专题调研组采取“先暗访后交办”的方式,先后到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5个县(市、区)进行调研,直接到村到户进行暗访,随后召开会议现场交办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抓好整改,持续传导工作压力。“通过一段时期的集中走访、集中调研,各地对脱贫攻坚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问题短板全面摸清,工作质量持续上升。”市扶贫办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7月份以来,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不定期对乡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脱贫责任组组长、帮扶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暗访及专题调研,推动各级扶贫干部责任落实落地。市扶贫办持续对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帮扶责任人等进行电话随访,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同时,针对“两不愁三保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对分管负责同志进行提醒谈话。

紧盯问题 补齐短板

6月24日上午,全市脱贫攻坚第一次周调度会议举行。会议先播放了全市危房改造暗访督查视频资料,通报了近期全市危房改造督查情况,随后市住建局主要负责同志对全市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这种会议形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有效传导了压力,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今年6月下旬,我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了脱贫攻坚周调度会制度,按照“一事一议、专题研究”的原则,每周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套方案、聚焦一个短板,确保工作再上台阶、再提质量。会议对“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暗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PPT形式播放视频,建立“双台账”,即“工作台账”和“问题台账”,现场交办,现场研究,明确整改时限,定期组织“回头看”,确保问题全面厘清、短板全面补齐。截至目前,我市已围绕危房改造、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水利扶贫等5个主题进行精准调度,有效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短板。

为贯彻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要求,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7月22日全市6个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正式更名为调研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方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突出问题、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以及贫困户长效增收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反馈调研发现问题,指导开展问题整改工作。改变的不仅是名称,更是作风和责任……

同时,针对脱贫攻坚工作问题短板,我市积极推动6大专项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一是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试点工作。组织开展“五查五校准”活动,全市排查53个乡镇1535个行政村,走访各类农户3.5万户,实地查看扶贫项目583个,解决问题1145个。二是开展行业政策落实“回头看”行动。针对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小额信贷、产业扶持等政策落实落地情况,积极开展政策落实“回头看”活动,着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开展问题整改专项行动。以中央、省各级考核发现反馈的问题为重点,建立“四清单一台账”,限时限期整改落实,目前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四是开展扶贫工作薄弱村整治活动。共排查出扶贫工作薄弱村78个,分类推进整改。五是开展扶贫项目专项治理活动。持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亿元,目前已完工600个,拨付资金3.5亿元。六是开展扶贫领域信访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聚焦事前“预防关”、事中“处理关”和事后“跟踪关”等3个关键环节,完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案制、限时办结制、三级终结制等规章制度。目前,省交办信访件21起、市级101起,已办结99起,其余正在办理。

精准对焦 强化引导

6月24日下午,在许昌电视台演播大厅,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录制了首期《莲城学习集结号》电视栏目,遴选扶贫一线的干部群众,通过讲故事、谈理论、说感受、话实践的方式,交流“好经验”、传播“新思路”,凝聚“正能量”,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廖富洲,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学博士马洪伟结合现场嘉宾分享的真实故事,逐一点评,详细阐释。第二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莲城学习集结号》电视栏,7月25日在许昌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

《莲城学习集结号》电视栏目的开播,是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宣传引导的一项目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市重点聚焦各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深入挖掘,提炼总结,推广脱贫攻坚“许昌故事”、发出脱贫攻坚“许昌声音”。

在培树典型方面,我市从7月份起,在《许昌日报》、许昌电视台开辟“脱贫攻坚每周之星”专栏专题,对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的帮扶典型、驻村典型和脱贫典型进行深度宣传报道,用群众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脱贫,目前已刊发刊播数十个脱贫攻坚人物典型。

在加强培训方面,从7月起,我市对全市承担脱贫攻坚任务的2084个村党支部书记和272个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三期专题培训班,重点讲好“四堂课”,即组织部讲好基层党建课、扶贫办讲好脱贫攻坚课、农业农村局讲好乡村振兴课、信访局讲好信访稳定课,真正把基层基础抓实抓牢,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