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我们提出建设“智造之都”,必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努力实现产业层级高、创新能力强、集群配套优、开放跨度大、企业架构新,推动许昌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做好转型升级文章。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是适应生产要素条件变化、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要继续坚持“两手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优化存量,大力实施“三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一手抓扩大增量,扭住九大重点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尤其要聚焦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大5G、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力度,实现产业智能化、智能产业化。
做好创新驱动文章。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优势。我们要坚持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主体培育与载体建设联手发力、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推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特别是广大企业更要发挥好创新主体作用,在创新上舍得投入,真正练好“内功”,努力掌握核心技术,赢得话语权。各级政府要调整优化涉企政策,更加突出成果导向,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奖励力度,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做好融合发展文章。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做优做强做大制造业,离不开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强力支撑。目前,我市服务业占比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找准方向,加大力度,迅速补齐“短板”。下一步,要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信息服务、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把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力、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力,转变为发展的质量优势、效益优势和规模优势。
做好主体培育文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造之都”,首先要有一大批高质量、有活力的市场主体。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争取更多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行业百强。要发挥中小企业作用,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培育更多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尤其要围绕发展智能制造,选取部分愿望强烈、自主创新能力强、行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全市上下要积极顺应以变革、创新和融合为特征的制造业发展趋势,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大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产业特色鲜明、市场主体活跃、双创要素集聚、综合实力雄厚的“智造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