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安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市区部分杨树、国槐、法梧等树干上多了一个鸽子蛋大小的蚕蛹。
原来,这些蚕蛹是一种名为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每个蚕蛹可以羽化出5000只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一旦发现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就会把卵寄生在其蛹内,从而消灭害虫,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在市区清潩河游园八龙桥附近的一片杨树林内,记者看到在距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树上挂有蚕蛹。“一般来讲,放置5个蚕蛹,即可消灭掉1亩杨树林中的杨小舟蛾等害虫。”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养护三站站长伊建国说。
据了解,今年我市陆续设置10000头孕蜂柞蚕蛹,释放区域集中在魏都区、东城区、建安区等地。
近年来,我市栽植的杨树遭受杨扇舟娥、杨小舟蛾的危害,国槐遭受尺蠖危害,法桐、白蜡等遭受美国白蛾危害,而喷洒农药防治难度很大,防治效果差,且不环保。因此,2014年以来,我市就开始采取投放孕蜂柞蚕蛹这一生物防治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此,市园林绿化部门提醒市民,蚕蛹内的小蜂对人无害,看到蚕蛹千万不要触碰,也不要让孩子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