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的开国上将

李天佑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新华社南宁8月18日电(记者 黄耀滕)“风雨中走出一位年轻人,他看见国土破碎心如焚,毅然离开家乡去把那救国救民的道路来寻找……”在广西桂林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文艺表演上,演员用当地传统清唱艺术“文场”吟唱了一首《将军赋》来纪念一位将军,他就是开国上将李天佑。

李天佑,广西临桂人,1914年出生在临桂六塘镇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14岁的李天佑到桂系名将李明瑞部下当兵。1929年9月李明瑞起兵反蒋失败,在张云逸暗中联络下,李天佑于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李天佑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连长,参加开辟和保卫右江苏区的斗争。

1933年8月,担任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的李天佑指挥本团将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2师366团全部歼灭,红军首次在运动战中以一个团兵力歼敌一个团。李天佑获三等红星奖章,所部获“英雄模范团”锦旗。

1934年1月,年仅20岁的李天佑升任红5师师长。同年4月,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面对拥有飞机大炮配合、人数数倍于己的敌人,李天佑在负伤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坚守三天三夜,直到接到撤退命令。同年11月末的长征途中,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李天佑奉命率两个团在广西灌阳新圩阻击国民党军两个师,保证中央纵队左翼安全。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李天佑率部苦战,直到中央纵队渡过湘江。

全国抗战爆发后,李天佑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1937年9月,李天佑参加平型关战斗,率部担负主攻,重创日军精锐部队,并相机夺取战场制高点老爷庙,对战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李天佑历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曾指挥部队参加三下江南及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他指挥西进部队率先攻占金汤桥,活捉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天佑历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他曾参与领导广西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战斗,援越抗美斗争和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他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于1970年9月在北京病逝。

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在回忆新圩阻击战时,李天佑写道:“无论敌人何等的凶恶、强大,要想消灭革命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能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称赞他:“一生忠贞,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我军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