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办于1986年的建安区实验中学,是建安区教育的标杆,也是许昌教育的一颗明珠。近年来,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推进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为综合展示该校在坚持内涵式发展、打造高质量育人品牌方面的探索和成绩,自本期起,本报《教育视野》版将刊发系列文章,通过党建、教研、家校共育等5个方面,展现该校近年来持续发展的辉煌历程。
王勇霞老师是建安区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已经在这所学校的讲台上站了21年。提起学校这几年的变化,王勇霞有说不完的话。“这些年,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们学校的发展一步一个台阶,作为老教师,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王勇霞说。
建安区实验中学发展日新月异,与党建工作的常抓不懈密不可分。 “党建工作是推动学校不断优化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促使学校领导干部、教职工奋力前行、开创教育新局面的思想保证。”建安区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英说。近年来,该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抓住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该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改革促发展,点燃了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
在具体实践中,建安区实验中学注重理论武装,从严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和集中教育活动。该校党支部编印了《十九大精神读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读本》,发放至每个党员教师手中,党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该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支部大会,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每单月进行一次集中研讨,每月党员教师自主学习不少于3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员教师中入脑入心。
作为走上讲台3年的年轻教师,建安区实验中学的孔凌很有感触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政治生日等成了我们党员教师的基础课、常规课、提高课,学校基本上每周都有严肃而不失温暖的党员活动。作为年轻党员教师,一方面,我们更加了解了肩上担负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组织带来的温暖。”
为了凸显党建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该校将党员活动室设立在学校最醒目的位置。活动室墙壁上悬挂着党徽和入党誓词,室内陈列着有关党的经典著作、报纸杂志等,典雅的环境与丰富的内容,为党员教师营造了舒心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该校还要求党员教师的党课心得、学习笔记公开化,那些字迹美观、内容丰富、体会深刻的手写笔记,不仅记录着党员教师学习反思的心路历程,而且有助于党员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相互学习和借鉴。该校党支部还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该校意识形态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问责、检查、督办工作机制,每年召开2次专题会议,使广大党员教师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立足岗位作贡献、履职尽责当先锋”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为全面推进该校党的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事业需要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该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师德档案,把师德师风、业务修养、劳动纪律等内容纳入教师年终考核评估。同时,该校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打造出了一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据悉,目前,该校共有教师327人,其中党员78人,中小学高级教师40人、中小学一级教师17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拥有河南省学科带头人12人、河南省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38人、市级骨干教师78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既是国之大计,又是党之大计。他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中小学办学治校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清晰的方向。”李英说,未来,建安区实验中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总目标,把充分体现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着力点,把党对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办学全过程,打造更加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