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勠力同心 共建魏都新家园

——魏都区创卫复审迎检工作纪实

近日,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吴庄社区通过改造辖区的老旧围墙,绘制社区文化墙,打造家风家训文化亮点,让广大居民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启迪。 孔刚领 摄

本报记者 孔刚领

“通过创建,如今的魏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百姓生活也更便利。今后,我们要用心呵护我们的家园,让她更洁净、更秀美……”日前,魏都区居民张玉琴发出如此感慨。她的话折射了魏都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辉煌成果。

近年来,魏都区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坚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具体抓,成立了书记和区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方案,细化任务,明确标准,界定责任,全员上阵。魏都区把创卫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市民素质明显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魏都特色的创卫之路。

“在近期的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定期不定期现场督导,利用节假日时间持续巡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魏都区副区长张晓丽说,“魏都区目前已掀起创卫热潮,全区各级主要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党政一把手,以及主创局委一把手坚持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整改在一线,解决在一线’,为创卫复审迎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新机制

按下创卫“快进键”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多措并举,部门联动,上下齐心,创卫复审迎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该区创卫办相关负责人杨帆介绍说,该区建立了7项机制,即现场会机制,定期组织各单位及各督导组召开创卫工作推进会,现场查找问题,调整工作安排,促进创卫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共召开创卫推进会6次、督导组会议9次;日报告机制,坚持每天下午下班前,各街道办事处、主创单位,以及各督导组向区创卫办汇报当天工作情况,区创卫办每天对各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情况进行汇总通报;网格化管理分包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区直单位分包社区,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分包网格;通报机制,区创卫督导组启动创卫通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现场办公机制,坚持定期现场办公,针对各类问题,拿出整改方案,解决各类难点问题;考核排名机制,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考评排名,对排名末位的责任单位通报批评,责令其主要领导上台表态发言;问责机制,由魏都区纪检监察部门成立效能追究组,对督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保持严肃问责的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共约谈单位主要领导3人。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互联网+’运用到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中。区一级建立了全区创卫工作微信群和督导工作微信群,各街道办事处、主创单位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创卫工作微信群,对存在的问题或好的做法,及时发布,尤其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要求责任单位认领,迅速组织人员现场整改,使整改工作更加高效、透明和便捷。”杨帆说。

专项整治

靶向治疗“城市病”

8月25日,记者在魏都区灞陵街道办事处采访时看到,孙庄社区干部群众正在修理排污管道、清理卫生死角,吴庄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绘制文化墙、设置创卫宣传展板,董庄社区志愿者正在沿街清理小广告……灞陵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张磊告诉记者,这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对城区顽疾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

据了解,近期,魏都区开展了6大专项整治行动,靶向治疗,有的放矢,针对农贸市场、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等地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展开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魏都区强力治理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墙体立面脏、乱贴乱画,门店匾牌乱,公厕、垃圾站管理不到位,占道及店外经营,交通秩序乱等问题。

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该区针对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共组织农贸市场专项现场调研6次,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召开农贸市场治理工作专题会,专项解决农贸市场的卫生问题。

开展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卫生专项整治,保持环境整洁。截至目前,该区共拆除小旱厕150个,硬化路面29680平方米,清运垃圾4673车,清理垃圾及杂草3385车。

开展社区单位卫生整治。魏都区对770个居民楼院进行集中治理,粉刷墙体76660平方米,清理垃圾7302车,清理下水道35011米,新增垃圾容器3734个。

开展“六小”门店专项整治。该区共整治门店3103家,达标率92%。

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该区针对“四害”滋生地,开展了多次综合治理,共修补毒饵洞2705个,新增毒饵洞1858个,购置陶瓷毒饵洞2750个,消杀面积424728平方米。

“随着创卫复审迎检工作的推进,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病’的专项整治力度。现在,街面干净了,集贸市场规范了,占道经营也少了,城市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大家工作、生活也更加舒心了。”感受到城市变化,退休干部李根全在接受采访时说。

创建为民

给百姓带来新期待

68岁的樊庆义是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的退休职工,说起创卫带来的变化,他满脸喜悦。“去年,我们辖区有座外驻单位拆迁遗留的‘垃圾山’,卫生很差,居民都有意见。前不久,街道办事处、社区下大力气搬走了这座‘垃圾山’。”樊庆义说。

“创卫给百姓带来了幸福,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樊庆义说,他每天早晚都会去整洁的小游园锻炼身体,有时候还会和几个老年人拉起弦子唱几句。

“创卫是一项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创卫成果,是我们的工作宗旨。”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贾向波告诉记者,“在当前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中,我们实行网格化、群众化、信息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坚持问需于民、纳计于民,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最忧心的事情做起,集中开展了市容环境、背街小巷、居民生活区等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在文峰街道办事处文峰新村采访时看到,虽是20多年的老旧小区,如今却旧貌换新颜,居民为此喜不自禁。文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高广勇告诉记者,本着创建为民的宗旨,街道办事处组织多方力量,大力开展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完善居民小区基础设施,突出问题导向,查找薄弱环节,组织各社区展开互查工作,将互查问题上报汇总,街道办事处督导组统一下发督查通报,社区全面整改,补齐工作短板。

“随着创卫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切身感受到创卫带来的实惠,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高广勇说。

如今,魏都区的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越来越整洁、畅通;垃圾清运车、道路洒水车奔忙不息;建筑工地文明作业;集贸市场管理不断规范;居民出行文明礼让,遵守交通秩序;每当夜幕降临时,一条条街巷的路灯和霓虹灯交相辉映……城市在不断变干净、变美丽的过程中,给群众带来的实惠也越来越多,市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有了显著增强,良好的生活风尚日益形成。

“建设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常建常新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做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我们要以这次创卫复审迎检工作为契机,将其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优化环境、完善设施、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提升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让城市更加整洁,让魏都区更加亮丽。”魏都区副区长张晓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