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天垌村: 深山之中“桃花源” 远近游客纷至踏来

许昌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莉莉 樊倩影

8月23日,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党支部书记郝占涛介绍对村中老橿树的保护措施。 牛书培 摄

禹州市鸠山镇天垌村位于禹州西部,村里有座大山,形似磨盘,人称“磨盘山”;高崖上有洞,名曰“天垌”。天垌村依山而建,村民傍山而居。

8月23日,记者慕名走进新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天垌村。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进入天垌村,一路上可见孩童、老妪、古树、野花……这座深藏于山中的村庄仿佛一处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俺村基本上全是山地,路不好走。明末清初,王氏、郝氏、李氏祖先为躲避战乱,从山西避难来到这里开荒种田,开挖窑洞定居,慢慢形成了村落。”该村党支部书记郝占涛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天垌村的传说。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发现,天垌村的民居综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石砌墙体、靠山窑洞为主。

村头,一棵千年大橿树既是村民们纳凉的好去处,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扎根于石缝中,高约15米,围度达4.5米,需4人才能环抱,繁茂的枝叶上挂着很多祈愿的红布条,看上去喜庆祥和。郝占涛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俺村的古树可不止这一棵,千年槐树10棵、千年以上橿树20棵,还有众多500年以上的花榆树、皂角树、栗树、流苏树呢!到了秋天,天垌村是观赏红叶的好去处。

省内外很多游客专程开车过来观赏红叶,住农家院、吃家常菜,感受安静的田园生活。”

绕过古树,拾级而上,便来到远近闻名的汪家大院。汪家大院位于天垌村东北部,据说是由山东威海籍一名习武之人汪运昌所建。庭院青砖碧瓦,古色古香,大宅门两侧大红灯笼高高挂,无声地彰显着宅主人的实力和底气。推开大门,火红的辣椒串和金黄的玉米相映成趣。

传说汪家大院主人汪运昌精通武艺,惩恶扬善。乾隆年间,他遭人迫害逃至鸠山,在此修建了汪家大院,尽管深居简出,为人低调谦和,但他会武功的消息仍不胫而走,受到村民们敬重。

历经百年风雨,老宅慢慢残破。近几年,天垌村按照“修旧如旧、保留特色”的理念重新修缮了汪家大院,并依托天垌村丰富的古民居、古树群资源,打造了集体验、休闲、科普为一体的旅游品牌。

汪家大院49岁的服务员张娜说:“俺家就在村头住,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了。这几年村里发展旅游业,俺在这里打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生活费和孩子们的学费都有了着落。”

在汪家大院的一间餐厅,来自禹州市区的游客任鹏飞正招待几个来自湖北省的朋友。吃着地道的农家菜,任鹏飞和朋友们赞不绝口。“有吃有住有山有水有树,安安静静的,远离城市喧嚣慢生活,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任鹏飞笑着对记者说。

79岁的韩有建和楚金环老两口儿在村头支了个简易的小货摊卖山野菜、土鸡蛋、鹅蛋等土特产品和一些小零食。“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百十块。你们多给俺村宣传宣传,游客多了,俺的腰包就鼓了。”韩有建乐呵呵地说。

郝占涛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天垌村传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村里逐渐形成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今年7月份,村里又成立了集体企业“禹州市天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种植、饲养业,将本地的土鸡蛋、石磨面等土特产形成品牌,打出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