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辖区内,党员志愿服务队因戴红色的帽子而得名‘小红帽’。”8月30日,禹州市颍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武红珍介绍说,在该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共有15支、1000名党员。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居民家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基层显活力 居民得实惠
“马府巷街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繁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前些年,由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严重,已成为居民心中挥之不去的‘街殇’。”南街社区居民刘中欣回忆说,现在管理到位,店主和居民都说好。
从2017年起,南街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戴着“小红帽”,经常在马府巷街、清真寺街、书院街等处巡逻,不仅义务担负起清理小广告和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员的重任,还劝导占道经营者、调解邻里纠纷、帮助困难家庭,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这是颍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提出党建做统领、党员打先锋,率先叫响党员“小红帽”品牌,走基层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之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奋斗目标所带来的结果。
当前,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纷纷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参与社区治理、奉献社区家园中来,街道环境变干净整洁了,基层出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景象。
群众有需求 党员忙跑腿
“真没想到这么省事!”提起前段时间补办老年证的事,恒达社区70岁的老人王晓翠高兴地说,现在社区服务可好啦!并伸出大拇指为社区的党员“小红帽”点赞。
原来,办理老年证需要先到社区登记,再到民政部门审核,最后等通知领取,来回得跑好几趟。这次王晓翠把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交给社区,新证不仅很快办好了,社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员还上门给她送去了老年证。
这是“小红帽”志愿服务队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各社区全面推行“进了社区门,最多跑一次”的承诺,在社区公开一次性办理的15项服务清单。党员“小红帽”队员对辖区发出“党员进家庭,人人做公益”公开信,承诺居民要办的事,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收齐资料,由社区代办,送证上门,不让群众跑两趟。
商贸社区居民陈某需要购买经济适用房,来到社区办理租赁证明。社区大厅一位党员“小红帽”帮助他通过“电子政务”依照程序在网上申报了材料,让陈某感动不已。
“老百姓离社区最近,在社区办事的方便程度,直接影响着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颍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王丽君说,把原本复杂的程序“瘦身”,“小红帽”替群众跑腿,让居民在身边就能享受到贴心服务,才能让党心与民心贴得更紧。
服务常态化 党员做表率
“老百姓能什么事情都想到你,有困难有麻烦第一时间都会来找你,这是一种信任和依赖。”老党员赵国柱表示,“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关键看你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服务好居民。正是因为乡亲们的支持,我给大家服务才更有劲儿了。”
赵国柱说的是由社区退休的“五老”人员等成立的“闲事会”,专管社区内群众身边的各种“闲事”,在治理环境、走访慰问、调解邻里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搭起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这得益于该街道办事处以区域化党建为驱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四级联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区规律的城市党建新路子。特别是在政策宣传、文明创建、社区管理等工作中,党员“小红帽”总是冲在前,增强了基层党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如今,党员“小红帽”的身影在各个社区“动”起来,党的旗帜在社区“飘”起来,党员形象在社区“靓”起来,邻里关系在社区“热”起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