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凝聚“五老”力量 砥砺前行筑梦

——许昌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建山 刘晓敏 通讯员 涂莉

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3162个,触角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

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50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50万人次;

累计协调助学资金120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近4000名……

金秋送爽,百果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许昌市关工委迎来了30周年华诞。站在市关工委成立30周年的历史节点,回眸全市关工委组织的前进脉络,感动的情怀回荡心间。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关工委的指导下,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的工作定位,不辞辛苦、不计名利,为教育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育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爱戴。

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

“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下一代的培养关系着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后继力量。”采访中,许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袁根波表示。

新闻镜头:8月24日上午,“森源集团”会议室内爱心涌动,由该集团党委、集团关工委联合举办的金秋助学活动正在进行,79名考上大学的集团员工子女分别获得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受助学生及家长感动万分,深切感受到集团党委及关工委的温暖和关怀。

去年下半年,在许昌市关工委及当地关工委的积极推动下,长葛市新增“森源集团”“黄河集团”“青山金汇集团”关工委等4家非公有制企业关工委组织。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11家非公有制企业关工委,发展态势良好。他们积极组织企业青年职工及员工子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捐资助学活动等,为全市非公企业关工委建设提供了有效经验。

工作亮点:为使关工委组织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切实做到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多年来,许昌市关工委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关工委的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推动“党建带关建”工作的落实。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市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五老”队伍不断壮大,政治站位不断提高,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关工委组织建设方面,全市各级关工委积极深入社区、学校、非公有制企业等,持续推动成立关工委组织,动员刚退休或有特长、有经验的离退休人员和党员加入关工委队伍,为“五老”队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是老同志比较集中的地方,为充分凝聚“五老”力量,去年6月,在市关工委的积极推动下,许昌市老干部大学成立了关工委组织。这一做法,是对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得到了省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提升政治站位和队伍素质方面,近年来,全市关工委组织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关工委人员和广大“五老”,采取以会代训、专题研讨、微信公众号、网上专家讲座、编发学习资料等形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思践悟,全市广大“五老”的“四个意识”得以筑牢,政治站位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的能力也显著增强,为关心下一代汇聚了磅礴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3162个,基本覆盖了乡镇、村(社区)和各个学校,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关工委组织网络;全市“五好”关工委已达48%,“五老”队伍和关工委工作队伍已发展至1.5万人。广大“五老”奋战在工作一线,对呵护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上台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祖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需要青少年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奋斗。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关工委工作的永恒主题。”许昌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桂梅表示。

新闻镜头:去年11月,79岁的建安区将官池镇关工委主任梅学彬带领老同志们到董庄村小学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宣讲期间,他好几次忍不住抚摸自己的左腿,这一动作被建安区关工委工作人员发现了。宣讲结束后,工作人员让梅学彬卷起裤腿,发现他的腿严重肿胀,一摁一个坑,忍不住问:“梅主任,你的病这么严重,咋还硬撑着?”他平淡地回答:“老毛病了,不碍事。只要宣讲活动能讲到孩子们心里去,就比啥都强。”

工作亮点:在我们许昌,有无数个像“梅学彬”这样的老干部、老党员,他们充分发挥自身能量,小车不倒只管推,为关心下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近年来,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帮助广大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昌市各级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作中,按照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许昌市各级关工委积极组建“五老”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在广大青少年中先后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腾飞祖国、辉煌70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还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学雷锋·见行动”“美丽许昌·生态文明我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青少年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提升自我。

在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中,全市涌现出许多忠诚敬业、务实奉献的“五老”典型。如,坚持在毛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的李八七,常年为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青年干部职工宣讲革命前辈英勇事迹,传递先辈关爱祖国未来的心声。还有李喜木、楚风音、赵留安、王留根等老同志,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党史国史地方史,在青少年心间播撒红色种子,引导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各级“五老”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共作报告50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50余万人次,为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展关爱行动,助困助学播撒爱心种子

“关心下一代工作,重点在基层,热点难点也在基层。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联合各方力量,是做好下一代工作的力量源泉。”许昌市关工委副主任张建甫表示。

新闻镜头:“谢谢,我会好好学习的,长大了也要努力帮助有困难的人。”近日,在鄢陵县大马镇义女社区关工委贫困生捐助仪式现场,受助学生小苗(化名)激动地说。义女社区党委书记兼关工委主任刘春雨在鄢陵县关工委“五老科技兴农”帮扶队的支持下,成功创业致富后,积极带动家乡青年农民脱贫致富。他先后出资400多万元,为大马镇学校修建操场,建设义女社区幼儿园,让义女社区孩子免费入园,还设立专项帮扶资金,每年为60名贫困生发放4万元助学金。

工作亮点: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每个家庭。为给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充分整合资源,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广泛开展关爱行动,让广大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学生等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在市关工委的大力推动下,我市民政、妇联、团委等部门联合行动,组建了留守儿童之家、课外辅导站等;东城区马庄留守儿童学校关工委和当地乡镇共建共享乡村学校少年宫,进一步拓展留守儿童素质教育阵地;襄城县天戈集团关工委开设关爱特困生微信群,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模式,长期跟踪救助特困生。一系列行动,有效缓解了留守儿童缺乏关爱等问题,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给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近年来,全市950 多名“五老”组成普法教育团,配合教育、司法等单位持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他们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讲300多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33万人次;全市600 多名“五老”参与“护苗”行动,积极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音响、书店进行督察,清理涉黄、涉暴书刊和音像制品,教育业主依法经营,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文明阅读,有效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关工委又联合“仰韶集团”开展了“爱心育新人,百万助学活动”,共协调助学资金100多万元,对我市168名贫困家庭的高中生给予连续3年的资助,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共协调助学资金1200余万元,资助困难学生近4000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为培养有理想、有能力、敢担当、善奋斗的合格接班人作出新贡献。”许昌市关工委主任唐聚圈表示,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全市关工委组织将进一步强化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