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林立
从许昌市区沿着宽阔平坦的311国道一路向东,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即到中国花木第一县——鄢陵。平原林海,花团锦簇,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乃知诗人汪琬笔下的“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所言不虚。
作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古邑鄢陵,沃野千里,阡陌纵横,气候湿润,自古以来就是花木种植的“黄金宝地”。鄢陵具有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有较多的自然景观,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素有“花都”“花县”之美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鄢陵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强县、花木强县、旅游强县、康养强县”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致力建设“生态鄢陵、富强鄢陵、文明鄢陵、幸福鄢陵”,走出了一条“以花木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繁荣三产”的特色发展之路,被省政府誉为“鄢陵模式”并予以推广。
建设“全域花海” 打造花木强县
近日,大马镇任营社区居民聂建民种植的金叶女贞长势喜人,云片精美。“我今年种植了5亩金叶女贞,一亩可以育苗3万多棵,按照5角钱一棵计算,一亩地收入1.5万多元,比种小麦、玉米强多了。”聂建民扳起指头算了一笔经济账。
聂建民的致富之路,正是鄢陵县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持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鄢陵县成立了高规格的花木产业集聚区,出台实施了促进花木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完善花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并以花木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以陈化店、柏梁、大马等传统花木区域为重点,优化调整花木产业结构,推进科学转型发展;通过提升核心区、完善主产区、延伸辐射区,壮大绿色花木产业,实现沙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和庭院花园化。
发展花木产业,必须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该县采用典型引导、外出参观、产值对比等办法,广泛、深入、持久宣传花木产业发展前景,进一步激发群众种植花木的积极性、主动性,持续掀起“绿色革命”,使花木生产实现规模化、集群化,成为有竞争优势的绿色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按照“政府引导、全民动员、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该县花木产业呈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群化的显著特征。目前,该县花木种植面积70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4个系列2400多个品种,产品销售覆盖全国近30个省(区、市),鄢陵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木第一县、全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仅2018年,该县花木年销售额就达77.87亿元,花木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7万元。
在逐年扩大花木种植规模的同时,鄢陵县先后出台了《蜡梅产品等级标准》《盆景产品等级标准》等12项花木产品标准,及《蜡梅生产技术规程》《桧柏生产技术规程》等16项花木生产技术规程。其中,《蜡梅产品等级标准》《桧柏产品等级标准》《城镇绿化苗木产品等级标准》等3项花木产品标准被确定为省级标准。鄢陵县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被命名为“国家苗木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鄢陵蜡梅”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持续调整结构 促进转型升级
洁白如雪的二乔、粉嫩娇艳的点绛唇、金灿明亮的粉女王……近日,记者在鄢陵县五彩大地景区看到,品种各异、花色不一的菊花或含苞待放或争奇斗艳,犹如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丽画卷,让游客沉醉花海,流连忘返。
近年来,鄢陵县坚持以深化花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整花木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苗木、大规格苗木,提高鲜花切花、盆景盆花、果类苗木、药用花木生产比重,进一步促进花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该县通过积极引导农户加大资金、技术等的投入力度,成立花木种植合作社、建立家庭农场等,抱团儿发展,增强市场应对能力,并借助招商引资等,引进省外花木企业,实施龙头带动,有力地推动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已有各级各类花木企业、合作社等1572家,其中企业1147家、上市公司1家、具有国家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13家。
尤其是鄢陵县累计完成总投资80亿元倾力打造占地面积30万亩的鄢陵县花木产业集聚区,共入驻花卉生产、园林绿化、三产发展和花卉精油提取等企业200多家,成为三次产业对接融合、渗透发展的高效平台,已经成为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花木产业航母”。2012年,该产业集聚区被列为全省首批三个“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试点之一,被确定为“国家优秀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河南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
该县花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当其时:以世界蜡梅园等项目为依托,以“二梅”文化节为平台,扩大蜡梅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重塑“鄢陵蜡梅”品牌;以花艺园林等企业为龙头,以马坊、彭店等镇为重点,大力发展杜仲产业。尤其是该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建立全面长期合作关系,大力实施“11122”花木产业战略转型工程,即组建1个北林大鄢陵花木协同创新暨科研中心、1个北林大教学科研实习基地、1个北林大继续教育鄢陵分院,扶持20家龙头企业,培训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并抓住省林业科技城花落鄢陵的良好机遇,加强高端林业科技研究,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目前,北林大鄢陵花木协同创新暨科研中心已建成投用,23个林木及花卉科研项目加紧实施,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科技之花即将绽放。北林大“鄢陵模式”被教育部评为“十大”推荐案例。
实施“花木+”行动
加快产业融合
连续举办18届花博会并成为国家级盛会、探索实践“家院互融”健康养老服务新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森林康养产业集群……近年来,鄢陵县立足实际,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实施“花木+”行动计划,提高花木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拓展花木产业内涵和外延,进一步促进花木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建设“旅游强县”。自2001年起,鄢陵县连续成功举办18届花博会,并将之打造成为国家级盛会,吸引了众多客商云集花都,赏花木,签协议,强有力地带动了该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8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鄢陵蜡梅冠天下”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的名片越擦越亮。“以花博会、‘二梅’节为平台,鄢陵大力发展‘花木+会展’经济,持续带动花木交易额逐年增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成功转变,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鄢陵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称。
近年来,鄢陵县相继建成了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金雨玫瑰香草温泉度假区、五彩大地生态旅游观光区、建业鄢陵绿色基地等5个国家AAAA级景区,及鹤鸣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唐韵樱花园等各类旅游景点20多个,吸引了四海宾朋来到“花都”鄢陵,观光游览、赏花品茶。2018年,该县共接待游客1008万人次,综合收入48.3亿元。
实施“全域康养”,建设“康养强县”。为了有效促进康养产业健康发展,鄢陵县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健康峰会,立足康养产业发展定位,深入对接“郑许一体化”战略,充分利用生态、区位、文化和长寿之乡等优势,加快“一核一园一带七小镇”康养产业布局和规划建设步伐,致力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中原一流的“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说,下一步,该县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继续擦亮“一花一世界、一水润千年、一木赢天下”三张名片,按照有产业、有就业、有税收、可持续的要求,大力推进“全域花海、全域旅游、全域水系、全域康养”建设,坚定不移走花木产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融合发展之路,续写鄢陵绿色产业发展壮美篇章,再创鄢陵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真正“让鄢陵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鄢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