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10万台(套)农机具备战“三秋”

本报讯(记者 武芳 通讯员 谭菲) “三秋”农机作业量占全年的60%以上,是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机械作用的关键季节。日前,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为切实组织好“三秋”农机化生产,提高秋收、耕整、麦播质量,市农机局及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组织10万台(套)农机具奋战秋收秋播秋管。

落实作业机械。我市目前拥有玉米收获机3100台,用机缺口900台左右。农机部门已动员农机合作社、经纪人从外地引进机械,保证“三秋”生产用机需求。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动员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购置新机,提高机械作业效率,力争将玉米机收率提高到93%、大豆机收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合理调度全市9300台大中型拖拉机、4.3万台小型拖拉机,以及各类配套农具,确保土地应耕尽耕,扩大深松面积,加快麦播进度。

搞好组织保障。市、县农机部门组织近300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检修、调试、保养“三秋”作业机械,已检修大中型拖拉机5300台、小型拖拉机3万台、玉米收获机2200台、各类配套农具4万多台,并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农机驾驶员、修理工3600多人次。“三秋”期间,将发挥许昌“智慧农机”信息平台的作用,即时掌握农机作业动态情况,努力保障作业机械供需平衡。深入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排查,坚决遏制农机责任事故发生。

抓好秸秆利用。计划将玉米秸秆还田率巩固在95%以上。在此基础上,发挥许昌秸秆产业化联盟和全市首批6个秸秆收储基地试点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鼓励开展秸秆打捆、机械青贮作业,加快推进秋季农作物秸秆收储离田与资源化利用。

做好防灾预案。市农机局要求各县(市、区)农机部门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结合具体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制订“三秋”生产应急预案。重点是做好调查摸底,想方设法提高全市80多台粮食烘干机的利用率,推进粮食烘干处理技术的应用,为减少粮食霉变损失、提升粮食入库质量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