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专版

校长去行政化 全省开先河

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

许昌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召开

校长职级制改革的答辩现场

校长职级制改革,专家评审认定

专家传经送宝

核心提示

公开选拔许昌两所知名高中校长;首批中小学实行校长职级制改革,18所中小学校长不再有行政级别……前不久,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接连发出大手笔,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署安排的重要改革任务,是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的大事。许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钧安说,许昌作为全省第一家开展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地级市,必须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通起来,与我市教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下好先手棋、走好创新路,推动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全省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走在前列。

许昌为何要在全省率先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其重要意义在哪里?如何走好这一步棋?又将给老百姓带来怎样的改革红利?近日,本报记者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

校长分“四级十档”,干得越好薪水越高

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我市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项目,校长职级制改革涉及校长选拔任用、职级认定、考核评价、专业成长、转岗交流等改革任务。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后,如何严把校长选聘?如何科学评定校长职级?对此,许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

一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严把校长选拔聘任关。严格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把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善于管理、师生拥护的校长选出来。加强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校长后备人才库,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年富力强、专业水平高、群众认可的教育管理人才。

二是坚持公平公正,科学评定校长职级。职级评定要突出校长的办学业绩和社会满意度,体现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向,科学制定评价标准。突出专家评审作用,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科学确定校长职级。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调动校长工作的积极性。从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办学质量、学校管理、师生发展等方面进行业绩评价,组织教职工、家长代表等进行满意度测评。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优秀校长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注重考核评价结果的适用,将评价结果作为校长职级评定、岗位聘用及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科学高效的学校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做到放权与监管并重,确保学校接好权、用好权。

据悉,实行职级制改革后,校长的行政级别将代之以职级。校长职级与教师职称类似,是另一套级别和晋升体系。校长职级分为“四级十档”,分别为: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档)、中级校长(一、二、三档)、初级校长(一、二、三档)。校长职级认定依据学校规范运行评价及学校创新性教育质量发展评价两大方面。许昌首批校长职级认定,暂不认定特级校长职级。

职级制改革后的中小学校长,工资由原发工资和职级待遇两部分组成。这意味着,校长的薪水与其办学业绩挂钩,干得越好薪水越高。原发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10%提高部分、绩效工资、套改其他、保留性福利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等构成。这部分工资按现行工资政策及规定实行,并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进行调整。职级待遇是指实行校长职级认定后增发的部分。根据校长职级不同,按其原发工资40%~100%的标准核定增发。校长职级待遇的70%按学期发放,30%根据学年度考核结果发放。

按照职级化管理,校长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考核,评定“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个等次,对校长职级进行动态调整。考核为“良好”及以上等次的,可在同职级内晋升一档;“基本合格”等次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约谈,职级降低一个档次,原为初级三档的,撤销职级。

实现教育家办学,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许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钧安说,校长职级制改革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校长职级制改革看作是为校长建立了一条职业化专业化的通道,而是要在站在破解教育体制机制障碍突破口的高度,站在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视野,充分认识校长职级制改革在推进政校分开、明确校长权责利、理顺和建立新型政校关系、构建“管办评”分离的社会监督评价机制,实现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有效监督等方面的重大深远现实意义。

“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为校长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自主创新发展。”许昌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高晓勇认为,校长职级制改革将引导校长从“做官”向“干事”转变,赋予了校长自主“组阁”的权力,可以放手选拔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担任领导职务,真正做到人权、事权相统一。此外,教育部门由监督转变为引领,把课程开发、课堂改革等素质教育创新权力全部下放给校长,校长可以根据教育规律,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办学积极性。

“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是全市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任务中的第一项,直接决定着后续其他改革任务的实施、推进、落实。”杨钧安表示,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取消学校行政规格和领导干部行政级别,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并以此积极回应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专业校长队伍的新期待,并以此持续打造创新开放、质量上乘、群众满意的教育体系。

18所学校“首吃螃蟹”,校长去行政化

7月9日,许昌人的朋友圈被一则招聘消息刷屏:公开选拔许昌高级中学、许昌实验中学两所知名高中的校长!8月2日下午,有关许昌高中、许昌实验中学校长拟任人选在许昌市教育局门户网站公示,短短几分钟,阅读次数就已经近4万次。8月8日,新选拔的2名校长公示期满!

我市公开选拔两所知名高中的校长旨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工作,促进许昌市直高中教育教学快速发展,这一举措也拉开了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序幕。时隔1个月,我市教育部门再出大手笔,对首批18所中小学实行校长职级改革试点。

根据许昌市教育局公布的名单显示,许昌首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学校共18所,分别为:许昌高级中学、许昌实验中学、许昌第二高级中学、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许昌市第五高级中学、许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许昌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许昌市第六中学、许昌市第七中学、许昌市第八中学、许昌市第十二中学、许昌实验小学、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许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尚集镇一中、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这18所试点学校以许昌市直学校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区属学校。首批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区(开发区、东城区、示范区),试点区首批改革试点学校(开发区实验中学、示范区尚集镇一中、东城区实验学校中学部和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实行职级制改革后,这18所学校的校长(含党组织书记)将不再享有行政级别,意味着原来的“正县级校长”“副县级校长”等行政级别将成为历史。首批中小学校长职级认定试点学校中的市管干部,在职级认定完成后,及时实行教育部门归口管理,其原行政级别由市委组织部门实行档案管理。按照计划,首批校长职级认定于2019年8月底前完成,首批试点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按照教育部门的计划,随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分步推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深化职级制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明确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今年4月2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围绕影响教育现代化的突出障碍,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让教育发展的活力充分迸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许昌为何在全省先试先行?2018年8月21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江凌在我市调研期间对教育改革工作中开出了推行校长职级制、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等6张“改革良方”,要求许昌“先行先试、当好表率”。随后,我市积极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成立研究专班,外出学习考察,广泛调研论证,加强改革谋划,为尽快启动教育综合改革做了前期准备。“许昌是河南省唯一的中小学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校长职级制改革也是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同时,许昌将很快推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将许昌的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谈及近年来许昌教育最大的变化,相信很多市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多了!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切实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优质资源不均、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以来,许昌市大力实施了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全市315所中小学、幼儿园陆续建成投用,有效破解了学位不足的难题,三年攻坚计划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为更好地加快推进许昌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我市在借鉴山东、广东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实际,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制定出台了包括校长职级制改革在内的全市教育综合改革“1+1+6”方案,即1个加强党的建设的意见、1个实施方案和6个专项方案。其中,6个专项方案明确了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评价激励机制改革、创新教科研管理机制和创新教育督导巡查机制等改革重点。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是顺应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加快我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校长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许昌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冶慧玲认为,实行校长职级制,实质是“校长职业化取代校长职务化”“校长学术化取代校长官员化”“校长专业化取代校长行政化”。校长任命将从上级行政部门主导逐步走向靠实力说话,能上能下。“校长职级制的实施将会为大量想做事,会做事的人开放出成事的机会和空间,让‘能力’成为选拔的主要标准,以此杜绝‘校长独善其身,学校一塌糊涂’的情况。”

教育改革谱新篇,春风化雨育新人。好校长成就好学校,好学校培养好学生。

我们坚信,随着许昌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将会催生一大批名校长,造就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最终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