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专版

三项治理:为学生构筑校园外“安全线”

本报记者 罗校远 松召峰 通讯员 杨继奎

我市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法治知识竞赛

检察官走进校园进行普法教育

家长参与学校周边环境治理

让孩子远离伤害

法治进校园巡讲

学生接受法治教育

核心提示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正式启动了包括校车安全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在内的教育“三项治理”工作,并成立了许昌市教育三项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

一年多来,教育“三项治理”成效显著。校车安全治理方面,全市1312台校车中,1296台得到了校车标牌,且均带有GPS监控,后台对每台校车的行踪“了如指掌”;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治理,教育部门通过6项工作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让全市704家校外培训机构获得了校外培训机构许可证,校外培训更加正规。

【校车安全治理】 科技助力,校车安全更有保障

8月22日,市区新兴路西段的一座停车场上,十几辆崭新的黄色校车依次排开,如等待接受检阅的士兵一般,排列得整整齐齐。市教育局安全科科长陈松涛穿梭于车辆之间。车门打开,当看到车厢内窗明椅净,空调、饮水等服务设施齐备,摄像、行车记录仪等监控设备完好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校车安全治理是我市教育‘三项治理’工作的一部分!”陈松涛说,目前,全市共有校车1312台,发放校车标牌1296台,大都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使用。对于校车的安全治理,市教育部门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认真组织安全培训。指导和督导各县(市、区)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教育、公安、校车运营公司联合对校车驾驶员、照管员进行安全培训。主要培训近期国内外交通安全事故分析、《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交通法律法规等。通过安全培训,使校车驾驶员、照管员明确各自职责,提高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扎实组织隐患排查。采取县(市、区)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大排查,市抽查部分县(市、区)和校车运营单位的方式,排查校车安全隐患。各校车运营单位也分别组织人员到学校、幼儿园巡检车辆,检查例检记录和登记行车日志,确保校车随时保持在良好状态。

加强道路设施检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联合交警、交通部门等部门对辖区所有校车及接送学生车辆通行集中的道路,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把交通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情况作为重点,特别是一些低等级道路,存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的路段以及缺少防撞护栏、防撞墙和减速带、提示警告标志标牌等安全设施的道路,作为需要率先整改的路段,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及时落实整改,确保校车通行路段安全畅通。

强化安全运营监管。根据《河南省校车服务方案》的要求,完善监督措施,加强监督管理。所有学校校车和服务提供单位的接送学生车辆都已经安装使用带有卫星定位的行驶记录仪,并接入校车监控平台,以加强监管。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经逐步整合形成了县、校联网的校车监管网络系统,对属地校车安全运营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监管,做到了信号全覆盖、信息全共享。

陈松涛介绍,每台校车都配有一名司机和一名照管员。司机负责车辆的安全行驶和设备检修,照管员则负责校车运行时,车上的秩序维持以及上下车时学生人数的清点。我市所有的校车都带有GPS监控,并通过4G网络向后台提供数据。校车的运行轨迹,运行时车内的状态,甚至司机是否系安全带,后台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治理】

联合出击 保学生安全毫不松懈

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工作,是我市教育“三项治理”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活动、推进教育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抓好学生经常性安全教育6项工作。

防溺水,十部门联合发文

就在陈松涛察看校车状况的同时,东城区学院路与莲城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的饮马河公共游泳池边,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正在举行。市蓝天救援队队员李华磊对防溺水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来自东城区多个学校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如何正确选择、穿戴救生衣、怎样使用救生绳、如何抛掷救生圈、怎么使用救生竹竿等问题,李华磊一一示范。孩子们在旁边认真地观看,随行的家长们还用手机把李华磊的每一个动作都记录了下来。像这样的防溺水宣教活动,近年来我市举办了很多次。

今年5月23日,市委政法委、教育、公安、水利、交通、住建、民政、文广旅、团委、妇联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明确职责、齐心协力,共同构建由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防范体系,切实为孩子筑牢安全防线。

市教育部门重点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公共安全教育课、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增强老师、学生、家长的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溺水时正确的自救施救方法。开展学校预防溺水集中教育活动,印发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预防未成年人溺亡的安全意识和监护人的责任意识,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防御体系,营造浓厚的预防溺水舆论氛围。

影响校园安全的隐患,建立台账整改

今年是全省、全市的“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我市根据全省相关要求,印发了《全市“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活动工作方案》。方案要求,与之相关的20个局委要通过十一项措施和任务分工,实现“两提升、两下降、五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校园及周边立体化、信息化综合防控能力明显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助自救能力明显提升;涉校涉生安全事件大幅下降,校园及周边安全风险隐患大幅下降;不发生重大政治安全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涉暴涉恐事件,不发生恶性治安刑事案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现在“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工作已进入深入排查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正在结合本地、本系统实际,整合资源力量、集中时间精力,以县(市、区)为单位对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进行逐个排查,做到“四结合”,即拉网式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专项排查与联合排查相结合、全力排查与边排边整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彻底摸清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种问题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整改工作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动态管理。

建设双重防御体系,任务分解到学校

今年4月初,市教育局组织部分县区和学校相关人员赴平顶山市考察了该市教育部门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及学安系统建设方面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5月10日,我市又在市二中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暨“校园及周边安全建设年”活动工作推进会,全面启动了我市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在推进该工作的过程中,各学校要成立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机构,开展风险辨识、等级判定、风险管控、公告警示、对标对表检查、网上监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奖惩制度、风险辨识管控清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绘制风险分级四色图,设置重大风险告知栏,制作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应急处置卡,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整治闭环管理。

十方面入手,化解消防安全风险

在开展“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方面,教育部门结合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消防安全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从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防火分隔不到位、疏散通道不畅通、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设施损坏停用、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违规动火用电、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日常巡查检查不到位、宣传教育培训不深入等十个方面,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深入开展学校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加强检查,全力防范化解学校重大消防安全风险。

监管食品安全,运用信息化手段

为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市教育局围绕“4D”管理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和大宗食材配送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截至目前,市直学校餐厅大宗食材配送工作积极推进,大多数学校都与配送公司签订配送协议或达成配送意向;利用互联网+“明厨亮灶”等工作平台,对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提升,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管,接受学校、家长、社会监督,形成过程透明、结果溯源的工作机制;及时关停学校内部的超市、小卖部,建立教师和家长陪餐的工作制度。

此外,市教育局还指导各县(市、区)联合市场监督部门对校园门口食品摊点、小推车等进行了多次集中清理。

抓好安全教育,推动“三进”“四落实”

为抓好学生经常性安全教育,我市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平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做好防灾减灾日、消防日、交通安全日、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构建完善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使安全教育进入课堂、融入活动,成为教学活动中常态化的一部分。

推动安全知识 “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和“四落实”(落实课时、教材、师资、资金),针对溺水、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常见安全问题开展专题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开展传染病防控教育,教育老师和孩子们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建立健全早发现、早上报、早防控的有效机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学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安全教育和演练全覆盖、有实效。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今年4月15日、6月16日,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许都公园开展反恐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今年4月28日,相关部门在许昌东站站前广场开展了铁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15日,相关部门又在春秋广场开展了防震减灾、抵制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活动。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多措并举 不规范培训机构无处藏

8月22日下午,市区毓秀路中段,毓秀路小学附近的街道两侧,已经有许多校外辅导机构开始招生了。他们放置宣传展板、向有意咨询的家长发放传单,介绍各家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前来咨询的家长们,往往都会问一个问题:“你们有教育局发放的校外培训机构许可证吗?”若得到肯定的答复,家长们便会深入了解下去;如若没有,家长们便会另寻他家。

“报班看证”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我市教育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是我市教育“三项整治”活动中的第三项工作,相关部门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工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检查三方面入手实施。

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工作中,按照省教育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的通知》的部署安排,市教育局在今年5月专项督查的基础上,又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各县(市、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进行了“回头看”。主要检查督导了培训机构规范经营情况、长效机制建立情况、“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运营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校外培训机构许可证704张,全市已录入平台的校外辅导机构有1136所,向公众已发布1069所,录入率和发布率分别是95.8%和90.1%。

在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面,市教育局与市消防救援支队一起联合下发了《许昌市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由各地教育、消防部门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要求,逐级落实管理责任。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治理,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正规、有序、安全。

在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检查方面,我市结合夏秋季节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期、多发期、频发期的实际情况,以市联席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教育三项治理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要组成专项工作组,立即开展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排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校外培训机构食品安全。同时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本版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