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中原大工匠”赵新卫:潜心科研逐梦行

本报记者 徐民府 孔刚领 通讯员 焦永生

“你看,这台‘机器人’钻进管道里,正在抢修线路故障,可方便了。”9月9日,在市区天宝路东段,许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刘师傅告诉记者。刘师傅所说的“机器人”叫“电缆预埋管线巡检清障机器人”,是许昌隆源电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通信自动化建设分公司科技部主任赵新卫获得发明专利的新型器具。

赵新卫扎根一线,边工作边琢磨,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82项,10多项发明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发明成瘾的“专利王”。今年5月,他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中原大工匠”称号。

精益求精, 匠心逐梦不停步

1997年,赵新卫从湖南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来到许昌供电公司隆源分公司装配班,成为一名普通的装配工。每天组装的是一个仪器零件,是一个比较单调、辛苦的工种。可赵新卫爱上了这个工作。

“别人干活儿用手,他干活儿‘用心’,在车间干了两年,装配、钣金、检测等几个工序他都精通。”车间主任对不善言辞的赵新卫另眼相看。

在实际工作中,班组人员发现400伏线路使用传统无功补偿装置,需要3个人投入生产,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补偿精度偏差大,线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专业对口,又是单身,还善于钻研,赵新卫欣然接受了班组领导安排的攻坚任务。他白天深入现场测数据、找问题,晚上熬夜查阅资料、进行数据验算。就这样苦思冥想了近两个月,作了上千次论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面对屡屡无法攻克的问题,赵新卫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想到已经夸下的海口,倔强的他还是决定坚持下来。他主动请教专家、咨询同事,前后10多次修改设计方案,进行了近50万个数据的验算,验算的草稿足足有1米之高。

赵新卫不分昼夜地精心钻研,一次又一次地测试。为确保变压器安全运行,他常常在3米高的梯子上调试控制器参数,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经过几个月的鏖战,他成功研制出“智能低压无功自动补偿箱”,达到最佳无功补偿效果,该装置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专利。首次参与技改就获得国家专利,这让年轻的赵新卫备受鼓舞,他的创新之路从此启程。

“我的发明和专利只是把一些看似深奥的专业技术琢磨透了。事实上我智商并不高,也就是比别人多花了些心思。”当记者见到河南省电力公司系统这位“明星”时,他却很是谦虚。

追求极致,痴心练就“专利王”

凭借科技创新路上的出色业绩,赵新卫2014年被调至许昌隆源电力实业公司蓝图科技分公司担任科技部主任,主管项目研发、招投标管理等工作。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挑战,科技创新枯燥而艰辛,为突破课题进展的困境,他常常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赵新卫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干起工作的那种苦劲儿,我们看着都心疼。”蓝图科技分公司负责人魏乐说。几个月前,单位一个科研项目处于上级部门鉴定的关键时期,赵新卫却因胃疼,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医生怀疑为癌症,进行了切片检查。即便如此,赵新卫也未住院一天。

扎根一线,默默无闻,赵新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钻研,无怨无悔。2016年,赵新卫研发的便携式智能电力计算测量综合检测仪被评为河南省电力公司优秀专利成果奖,由于项目实现了电力作业中变压器、无功补偿等十大类上千种常用电力参数选型计算,解决了长期困扰一线供电人员的电力检测和电力计算问题,得以在全省推广,18个地市的供电公司先后订购产品250套,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50万元。

为了更好地让赵新卫进行创新发明,该公司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赵新卫创新实验室,让赵新卫全身心投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转化应用工作中。

面对公司的支持,赵新卫创新的劲头更足了,先后在全省供电系统推广应用了多芯线缆快速检测仪,产生经济效益10万余元;智能断路器远程遥控装置产生经济效益200万余元;自然通风散热箱式变电站房产生经济效益100万余元……

近年来,他的82项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中的72项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为企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生产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先后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成为该公司名副其实的“吸金王”。工作以来,他“逼”着自己先后研发出了82项小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众人眼中创新成瘾的“专利王”。

乐于清贫,婉拒高薪守初心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成果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也让赵新卫名声大噪。他先后获得许昌市“十佳业务创新能手”、“十大工匠”、河南省“中原大工匠”等称号,更是引来众多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先后有10余家企业邀请他出任企业技术管理人员,都被他婉言拒绝。

李总就是一家专门制造电力设备的企业的老总。为了能聘请到赵新卫,他连续5次登门,甚至愿意开出30万元的年薪,想要聘请赵新卫到企业任技术总监,但每一次都被赵新卫谢绝。

让李总不明白的是,赵新卫的媳妇没有工作,儿子正在读初中,还有一位姐姐在老家务农,就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普通职工家庭,为什么面对高薪聘请却毫不动心?

面对李总的不解,赵新卫说他十分享受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成果会让工作充满成就感和获得感,“离开了基层一线,就离开了技术的积淀,更是离开了发明创新的源泉”。

“争取再出几本专著,努力形成常用高低压配电装置从设计、维护再到保养的系列丛书。”这是赵新卫对未来几年的规划,也是他扎根基层的原因之一。

天道酬勤,从业20年来,赵新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获得“十佳共产党员”“十佳业务能手”“河南省电力五小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国网许昌供电公司劳动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2017年,他所带领的班组被中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