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一腔真情润沃土

——记市税务局驻马垌村第一书记刘建伟

本报记者 朱庆安

9月4日,记者走进禹州市磨街乡马垌村,驱车行驶在新修的水泥路,路边的格桑花、百日草、福寿菊等争奇斗艳,望着近在眼前的满山绿色,使人心旷神怡;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看着朋友在玩耍,老人在闲聊,宛如一幅水墨画浮现眼前……

说起村里近两年的变化,人们一下子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开了腔:“这多亏了刘书记想得周到,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他们说的是市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建伟。那么,他是怎样赢得居民如此好的口碑?得到的回答是:他情系群众,千方百计让广大群众走上致富路。

原来,马垌村地处磨街乡东北部,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收入渠道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6户991人,是禹州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村看村,户看户,老百姓看的是支部。2017年11月,初入马垌村的刘建伟积极开展调研走访并深深认识到,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刘建伟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目标,积极发挥村级党组织、基层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经济发展优势。

刘建伟从农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抓规划、抓项目、抓投资、抓成效,先后完成村内2公里道路建设和主干道绿化、美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协调瑞贝卡地产禹州分公司投资87万元,为村里安装了300盏路灯,解决村民的照明问题;建设村部党建主题文化广场、麻地沟文化健身广场,满足村民文化活动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爱心扶志超市,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村民中树起了良好的形象。

刘建伟认为,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只有投入真心、真情、真力,下足真功夫、硬功夫,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针对马垌村地处偏远山区,劳动力以外出务工为主,村内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他根据当地条件,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刘建伟把废弃矿井改造成灌溉用井,让村民种上果树、花椒、中药材等,发展特色种植业,并积极动员他们养殖鸳鸯鸭,7户贫困户从此走上了脱贫道路。同时,他于2018年帮助建成两个档发创业小院,后又扩大规模、引进新业务,为村民提供了80多人的就业岗位,有劳动能力的人每月收入达到1600元。“俺在家门口就业,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这多亏了我们的刘书记啊!”贫困户刘金玲地说。

在刘建伟的积极参与下,投资345.55万元的西山光伏发电站完成建设,已于2018年5月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里集体带来稳定收益20万元;申请5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投资建成禹州市天然气公司,每年带来稳定收益5万元;市税务局支持50万元专门用于马垌村的帮扶工作,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件件好事、实事,顺应了村民多年来的期盼,让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收入多起来。如今,刘建伟还是处处赔笑脸、拉资金、跑项目,一趟不行就两趟、三趟、五趟……

“刘书记工作扎实、认真,周六、周日也经常来加班,大家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村委会主任李伟对记者说,他用行动忠实地履行着一名驻村干部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心怀群众、苦干实干的为民情怀。

刘建伟表示,当前,他们正在筹建鞋业加车间,建成后将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利用荒山资源,推行品种花椒和中药材种植,让村里的发展有希望、村民有盼头,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