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保险业

转移大病风险,防癌险是个很好的选择

本报记者 任萌

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所反映的患大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人生大病,全家被拖垮,电影中如此,生活中亦是如此。

近日,记者仔细研究近年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发现,重疾险的理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统计数据显示,青壮年患胸部恶性肿瘤的人数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此外,未成年人的重疾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因此,利用保险避免一个家庭被重疾拖垮十分有必要,其中,重疾险和防癌险成为众多消费者很好的选择。重疾险、防癌险有何区别、是否为同一种产品以及购买哪一种更有保障?对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重疾险是以重大疾病为保障对象的健康险,如恶性肿瘤、心肌梗死等均为保险对象。除了银保监会按照全国统一的重大疾病标准定义的25种重疾外,各家保险公司还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增添病种。可以说,重疾险是人们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不二之选”,它属于一次给付性产品,只要确诊病种在保险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内,保险公司就会一次性给付赔偿金。

防癌险是专门为恶性肿瘤或原位癌患者提供保障的保险产品,属于商业保险里的健康险,是重疾险的一种。与重疾险相比,防癌险保费低廉,但保额较高。据悉,普通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比防癌险更大,但防癌险对癌症治疗中所需的医疗费较具针对性,给付更加多样化,可以作为重疾险的补充。

例如,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一款防癌险,缴费期为20年,保险期为30年,每月需缴纳400元左右,基本保额30万元,满期没有发生赔付,保险公司会归还全部保费,保障范围包括恶性肿瘤和原位癌。作为专门针对肿瘤疾病的险种,不少防癌险产品在提供各类恶性肿瘤保障的基础上,还可提供原位癌保障,这一点也弥补了传统重疾险无法保障原位癌等初期大病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防癌险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消费型和储蓄型。纯消费型产品的保费较低,但是没有返还;储蓄型的保费相对较高,若保险期间未发生癌症,可以返还保费。消费者应从自身经济状况、价值取向来考虑是选择纯消费型还是储蓄型防癌险。

与此同时,防癌险一般都设有疾病观察期,消费者在投保时要注意保险产品疾病观察期限的长短;同时,一些保单条款中对于住院给付、手术给付存在限制,因此务必仔细阅读。对于消费者来说,住院给付的天数越长越好,手术的给付限制越少越好,防癌险的保障范围越大越好。

防癌险适合以下几类人群:一是已经购买了重疾险,希望提高罹患癌症风险保障的人群;二是低收入家庭,防癌险保费相对较低;三是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此类人群患癌症风险较高;四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渐减退,免疫力下降,罹患重大疾病的风险较高。

中国人寿许昌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无论是投保重疾险还是防癌险,都应该把握尽早规划的原则。首先,年轻人由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不仅投保容易,而且保费相对较低;年龄大一些的投保人,有可能因为身体健康等问题遭到拒保,即便可承保保费也较高。其次,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可以选择重疾险与防癌险的双重组合,重疾险的保额在30万元以上,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疾病治疗需求;而合理配置健康险,不仅可以通过全面保障来规避未来不可预测的各类风险,而且可以让重症患者重拾生的希望,为家人增添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