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所底蕴深厚的学校,风风雨雨走过61载岁月;它又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迁入新校区刚刚一年,如新生一般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它是许昌科技学校(市五高),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还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许昌市职业教育名校、首届市长质量奖许昌市“明星学校”获奖单位。
从1958年的“初生”,到2018年的“新生”,再到2019年的昂扬进取,许昌科技学校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蝶变。今年5月,该校又被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认定为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毋庸置疑,其已经成为许昌职业教育的“窗口”。
如今,刚迁入新校区一年的许昌科技学校已经绘就蓝图、织就梦想,谋求着更大的发展,奋力书写职业教育发展的奋进之笔。
筚路蓝缕发展路 一路奋进一路歌
正是天高云阔的好时节,近日,记者再次走入了位于许昌市职业教育园区的许昌科技学校,占地300余亩的校园内,曹魏风格的建筑简约大气,朝气蓬勃的学生精神饱满。
这所有着61年建校史的学校,在新校区焕发出了新的更大活力。
在簇新的校园内,该校党委书记王涛向记者谈起了许昌科技学校壮阔的发展史。
许昌科技学校原名许昌市第四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全日制学校。1986年,该校响应党中央关于“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号召,试办职业高中幼师专业;1989年,正式更名为许昌市第二职业高中;1993年,更名为许昌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许昌市职业中专更名为许昌科技学校,与许昌市第二职业高中校名并用;2006年,第一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许昌市第一职业高中并入许昌市第二职业高中,成立许昌市第五高中;2008年,经相关单位批复,许昌市第五高中和许昌科技学校一校两牌共存。
许昌科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多方的关注和支持,中央、省、市多位领导曾多次到该校视察、指导。1995年,中科院原院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为该校题词“尊师爱生,善教勤学”;199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该校视察;2011年,该校代表河南省政府接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并获得好评;2012年年底,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王艳玲在该校召开许昌市教育座谈会并视察该校;2014年,时任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到该校调研;副省长武国定曾多次到该校视察、调研……
2018年8月,在建校60周年之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许昌科技学校从许昌市西南隅搬至东北角。这一搬,变动的不仅仅是区位,更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旧校址的面积不足40亩,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现在的校区有300余亩,校园里实训、教学场所及运动区域等得到了合理规划,学校敞亮了,教职工的心头也敞亮了,干事创业的热情更足了。”王涛说。
深厚的底蕴、各方的支持,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许昌科技学校也不断用新的成绩回馈着各方的新期待。
打好发展“组合拳” 成就学生美好未来
“当时我选择来俺学校,就是向同学打听了解到,许昌科技学校专业多、就业好,学校管理也很严格,家人觉得靠谱、能有个好前途,就很支持我的选择。”2019级计算机专业学生陈怡文说。
陈怡文的话代表了该校众多学生的心声,也彰显了许昌科技学校近年来优异的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
能够将自身打造成“中职强校”,并成为许昌职业教育的窗口,这与许昌科技学校近年来打出的发展“组合拳”密不可分。
——以党建的“四双工程”建设为抓手,筑实教师思想阵地,把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许昌科技学校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四双工程”建设内涵。“双亮工程”,即全体党员要敢于亮身份、亮责任。亮出身份,时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用一流的业绩亮出党员形象;亮出责任,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双培工程”,即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为名师。增强党员干部的带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培养吸收政治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加入党组织。“双建工程”,即把支部建立在系部上、把党小组建立在专业上。这样既便于把学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又便于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抓好各教学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党建、教学双赢。“双发展工程”,即以党建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外延,推动了党建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9年,该校因党建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被确定为市委加强党的建设、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唯一的一所学校联系点。
依托“四双工程”,该校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争做德艺双馨好教师等活动,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思想境界高的教师队伍。该校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师德大讲堂,邀请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最美教师来作师德报告,通过开展师德大讨论和演讲比赛活动,掀起争做德艺双馨好教师的活动高潮。近年来,该校先后涌现出了“许昌最美教师”“许昌好人” 程付德、“许昌市师德标兵” 付华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好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坚定基石。
——以教师信息化大赛为抓手,加强教师培训和信息化团队建设,培养高水平信息化教师团队,带动学校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信息化大赛,为教师的发展指引了方向。2017年,许昌科技学校晋亚男老师拿到全国“创新杯”信息化大赛一等奖的消息,点燃了学校其他青年教师的参赛热情。2018年,该校有10名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共获得5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和2个省级三等奖,晋亚男老师率领的团队又一次代表河南省在国赛中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佳绩。2019年暑假,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组成7个参赛团队,在刚结束的2019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说课交流活动中,参赛的7个团队均获得奖项:赵晨雪荣获一等奖,常浩、李超鹏荣获二等奖,另外4个团队均获三等奖。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水平,该校组织参赛团队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邀请全国知名的信息化专家到校授课,组织教师团队积极参加信息化大赛,不断训练、比赛,赛练结合。通过3年的努力,目前,该校已经培养出了一支30多人的高水平信息化教师团队。
同时,教师信息化大赛也极大地推动了许昌科技学校高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据了解,近10年来,该校一直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他们推行的“三段五步”教学法(以“导入自学-比展纠评-总结验收”为三个阶段,以“导-学-问-比-结”为五个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信息化大赛上得到锻炼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实施整体监控,并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实现了对“三段五步”教学法的有益补充。
——以学生各类各级大赛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全能型人才。
“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该校副校长祝辛梅说。为此,该校十分重视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素质能力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工作,在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成绩。据统计,仅2018年,该校就有62人次获得市级一等奖,80人次获得市级二等奖,在四大类省级竞赛中,有6人次获一等奖,25人次获二等奖。
同时,该校还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他们以一年一次的学生(社团)技能竞赛周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平台,提高技能,展示自我;学校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竞赛成为学生提高能力的助推器和练兵场,让竞赛成为教师培养大国工匠的“瞭望口”,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技能水平高的全能型人才。
借助学生各类各级大赛,许昌科技学校完善了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该校将竞赛、课堂教学改革与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将学生的各类竞赛成绩和课堂中的表现纳入育人体系之中,培养学生拥有一项技能、一个爱好、一项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更好的成长,增强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抓手,深化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创新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许昌科技学校定向班的专业及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在与厦门华洋海事有限公司、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铁、邮轮乘务定向班”“新能源汽车技术定向班”的数量,增设 “涉外酒店管理定向班” 和“智能工业机器人定向班”,为学生成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该校还不断吸引合作企业加大对学生实训设施的投入。近两年,该校吸纳企业投资600多万元,高标准配备实训设施,计划建设的多功能演播厅、高铁模拟舱、安检、茶艺、古筝、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技术等20多个实训室,已经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的实训条件与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时,校企双方全过程参与教学管理,共同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考核,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一改校企合作“两张皮”现象,共同谋划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方共赢。
绘就发展蓝图 书写奋进之笔
借助搬迁新校区的东风,许昌科技学校发展的底气更足,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据了解,近年来,该校狠抓内涵建设,向内部管理要质量,内练素质,外树形象。该校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逐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交通运输、艺术教育、信息技术”四个专业群为中心,音乐、工艺美术、学前教育、编导与播音主持、数控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汽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工业机器人、高铁、邮轮乘务等16个专业,集艺术、信息、制造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目前,该校结合自身实际,已对专业设置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计划将学校发展成为集艺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一体、在校生4000多人规模的综合型中等专业学校。
蓝图已经绘就,在做大做强重点专业方面,该校制定了详细规划。
做大做强信息技术类专业。对该专业学生,该校将严格按照省定技能标准,确保人人过关;确保在校企合作中,该专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技能对口。
发展交通运输类专业。该校将注重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和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并在按省定技能标准人人过关的同时,拓宽专业范围,增加汽车营销、美容、保养、维修、售后等知识模块,给学生足够的择业空间。
提升高星级酒店服务与运营专业。许昌科技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此专业的校企合作,深化高铁、邮轮乘务、涉外酒店等相关专业的深度合作。
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该校计划在机械加工、激光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做细做实学前教育专业。该校将提高层次,培养精品,直接招收“3+2”大专层次的学生,继续在专业基本考核上下功夫,在唱、弹、跳、讲、画、礼6项基本技能中重点发展2至3项技能,拓宽毕业生择业面。
……
今年,是许昌科技学校迁至新校区的第二个年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该校又迎来一大喜事,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单位。“‘双高建设’让我校搭上了快速发展的列车,这将进一步夯实我校基础建设、完善实习实训设施、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我校从站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的美丽嬗变。”该校校长何军卿说。
目前,许昌科技学校正在建设“教育思想先进、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文化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师队伍精良、学生发展全面、管理科学规范”的综合性省特色示范中等专业学校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将不负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期望,以高质量的中职毕业生回报社会,为建设‘智造之都 宜居之城’贡献力量,在许昌职教发展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何军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