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专版

“产业重地”春潮涌

本报记者 马晓非 通讯员 路明霞

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

森源电气

全国首个年产100万只镁合金轮毂项目在长葛投产

世界先进的钣金柔性加工生产智造系统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森源重工混凝土泵车 本报记者 乔利峰 摄

黄河集团全景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葛市委宣传部提供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一个奋进的时代,这是一个出彩的时代。

走进长葛,到处充满现代灵动的气息,到处充满“产业重地”的气质:森源集团、金汇集团是它孕育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现代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加工、食品是它的四大主导产业,卫浴洁具、建筑机械、包装印刷、人造板材、蜂产品是它的五大特色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是它的四大新兴产业,它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中部卫浴产业基地、中国蜂产品产业基地、全国小型建筑机械产业基地、中国中部纤维板生产基地、中国中部不锈钢产业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国工业百强县(市)……

“工业是长葛的根与魂,是长葛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努力实现产业层级高、创新能力强、集群配套优、开放跨度大、企业架构新,为建设‘产业重地’贡献力量。”长葛市委书记尹俊营说。

一股激发志气和干劲的力量,犹如春潮,涌动在葛天大地。

创新驱动,支撑产业升级

“这条六连轧生产线工艺设备先进,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节能环保效果较好。生产线从开卷、上料到轧制、成型都由电脑控制,主机控制室只需要两个人操作电脑就可控制。”晟丰科技董事长庞国伟说,整条生产线120多米,只需5个人操控,与传统生产线100多人流水作业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是国内同行业内目前最先进的。

庞国伟所说的生产线是金汇集团旗下晟丰科技建设的不锈钢冷轧六连轧生产线,全部由电脑控制,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工人安全隐患极大降低,并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该条生产线是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重点项目之一,自上马以来就得到行业内外普遍关注。

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

目前,长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正如长葛一些企业家所说的,智能生产线虽然在前期需要投入一大笔钱,但综合算下来还是非常划算,不仅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且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

由“数字森源”迈向“智慧森源”,森源电气实现了华丽升级;长葛市卫浴洁具、蜂产品、建筑机械等三大传统特色产业,通过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率已超过70%,实现了“老树展新枝”;巨霸机械公司打通技术与服务的界限,为高铁工程提供数据钢筋打捆配送,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型钢筋机械销售商;宏昌电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做到了车载冰箱半导体制冷部件专利最多、规模最大……

创新,让长葛企业活力十足。长葛以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工业转型的主力军,聚焦主业,做强产业,为全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近年来,长葛市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研发机构建设,与国创会、中科院、北大、宁波材料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一系列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英才计划”,为高端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唯创新者进,唯转型者强,唯升级者胜。在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长葛市凭借披荆斩棘的气势、一往无前的气魄、闯关夺隘的气概,谱写出铿锵有力的奋进之歌。

扩大开放,激发产业活力

目前,对德合作已经成为长葛市又一张“工业名片”。省委书记王国生对长葛市推进中德合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2018年10月24日通车的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上,有1.5万套量身定制的电缆桥架和开关类支架来自位于长葛市的大森机电。这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外向型企业,积极引入德国技术,在技术和管理上“接轨”国际一流,使港珠澳大桥闪耀“长葛元素”。

除了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外,大森机电已服务了21条高铁、28条地铁以及18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贵广铁路、沪昆客专、北京地铁、西宁管廊等都闪耀着“长葛元素”。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大森机电还走出国门,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中,参与建设了厄瓜多尔CCS水电站等多个海外重点项目,让“长葛元素”走出国门。

比肩临边地区,对照沿海城市,长葛的发展底气从何而来?答案就是开放。

开放,是拓展发展新空间、增添经济新活力的必然要求。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产业重地’,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必由之路,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最大限度地汇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长葛市市长张忠民说。

长葛市加大招商力度,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国内、国际500强企业,创新招商模式,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定向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全产业链贯通发展、新兴产业集聚裂变。

以《外商投资法》的出台为契机,长葛市深化对德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德国智能制造、职业教育、医疗卫生、商贸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努力打造全省乃至中部地区中德合作示范区。目前,德威科技镁合金轮毂出口、大森机电GTA国内产业基地等合作项目扎实推进,还引进了德国上市公司百菲萨集团。

作为许昌推进郑许一体化的“桥头堡”,长葛市抢抓机遇,积极融入郑许一体化建设,建设长葛产业新城,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打造长葛新的经济增长极。同时,长葛市把对接空港规划有机融入“全域长葛”规划,明确了“向南融合、凸显组团,向北贯通、对接空港”的发展路径。

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开放大潮,长葛市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创优势。开放,让长葛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优化服务,增强产业后劲

“政府不遗余力地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河南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威科技)董事长孙中垚在接受采访时说,资金短缺、企业发展迟滞,曾经一度让他一筹莫展。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德威科技已经和许昌农商银行达成了5000万元贷款资金合作意向,成功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

德威科技是长葛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镁合金汽车轮毂生产线,生产的镁合金铸锭产品全部出口加拿大,镁铝合金型材行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其生产的镁合金轮毂,比普通轮毂重量轻1/3,可极大降低废气排放和燃油成本,奔驰、大众、保时捷等国际知名车企纷纷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哪里有参天大树,树下必有一片沃土。长葛的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之所以能够一直走在许昌乃至全省前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长葛市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持续推进“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力推简政放权,深化“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四个一百”为民企“雪中送炭”。近两年,部分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和担保链风险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长葛市积极贯彻落实许昌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探索建立“六个一”制度,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激活力、增信心,助推民营经济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放管服”改革做好政府权力“减法”。长葛市探索设立行政审批局,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拟把30个部门88项审批权限统一划转到行政审批局,尽快实现“线上一张网、线下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到底”的改革目标,着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县(市)。

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长葛市拉出政商交往正面、负面“两张清单”,把“亲”“清”行为转化为一种制度,使“亲”有尺度、“清”有规范。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企业、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得到了企业的好评。长葛市提出的政商交往“八个不准”,得到了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的称赞。

厚植“沃土地”,营造政商优良“生态圈”,自然会增加吸引力。土生土长的森源集团等均谢绝了外地的“橄榄枝”,毅然决然选择扎根长葛。

砥砺初心使命,迈向新的征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奋力打造“产业重地”的道路上,长葛市铿锵前行的脚步将更加坚定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