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理想的宜居之城,应该是让来的人不想走、走的人想回来。如今的长葛就是这样。
秋高气爽,风景宜人。徜徉在宽敞整洁、一路一景的大街小巷,感受千年古县的独特风韵;驻足游园,领略那独具匠心、造型别致的绿色景观,感悟喧嚣中的静谧;临湖赏鱼,品味灵动中的无限韵致;登高俯瞰,欣赏蓝天白云下这座城市的别样魅力……越来越多来过长葛的人,对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不禁发出赞叹——“长葛真美!”
透过历史眼眸,回望长葛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葛按照产城融合、城乡协调、生态宜居、特色彰显的原则,着力打好“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这张牌,在提质发展中彰显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品位逐渐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长葛,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构图,天蓝水清地更绿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城市更美了。”长葛市民李先生的话道出了不少长葛人的心声。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本、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福祉,关乎城市未来发展。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长葛市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立足建设美丽长葛、宜居长葛、生态长葛,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目标,明确了建设“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生态宜居,健康养老”城市的发展理念,通过植好“绿”、引好“水”、保好“净”,持续优化城乡环境,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为了让“长葛蓝”成为“常态蓝”,长葛市自觉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六控”措施,着力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的路子,使长葛的城市生态持续得到减压,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以水“润”城,长葛市做活水文章,深入实施“四水同治”,重点抓好清潩河景观、双洎河湿地公园、思源湖、葛湖等水生态项目建设,贯通全域河湖水系,挖掘水的潜力、展现水的魅力、抒写水的韵律,加快打造“河畅湖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
以绿“荫”城,“绿满长葛”。长葛大力实施“绿满长葛”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京港澳高速、新107国道两侧绿化提升,以城边、村边、路边、河边为重点,推进绿化美化与城镇景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建设相结合,增加城乡绿量,积极构建城郊森林生态体系和林业生态系统,形成“四季常青、四季彩色”的生态绿化格局,着力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南花园”。
如今,明媚的“长葛蓝”、灵动的“长葛清”、宜人的“长葛绿”成为长葛独特的生态优势。在这里,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儿”,连后期调色都用不着。不用远赴江南,长葛人走出家门就能饱览迷人水色。绿色,正浸润着葛天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长葛最鲜亮的底色。
添彩,内外兼修有品质
“最近几年,长葛发生的变化太大了,不仅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而且变得越来越文明宜居。生活在长葛,我觉得特别幸福。”在长葛居住的刘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改变”带来的幸福,让越来越多的长葛人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人民的生活品质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高品质生活,既来源于城市的“高颜值”,又来源于城市的“好气质”。
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市和全省百城建设提质试点市,长葛市实施了交通提升、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用事业提质增效、雨污排水管网改造、环卫设施提升、电力通信扩容、地下综合管廊提升等工程建设。
在中心城区,长葛市狠抓“三城联创”,以“五个一”(一河一环一湖一园一圈)工程统领城市建设提质,大力推进城市“双修”和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在农村,长葛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和重点工作,瞄准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人文美“五美”目标,通过开展垃圾革命刷新乡村“高颜值”、村庄整治铺开乡村“新画卷”、厕所革命提升乡村“幸福感”、设施建设筑起乡村“新家园”、环境治理绘出乡村“新景观”、乡风文明孕育乡村“和谐美”,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颜值”的改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气质”的提升。
通过深入开展以文明创建为龙头的各项城市创建工作,长葛市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智慧化、精细化城市管理,着力构建智能、协同、高效、安全的城市管理体系,让城市功能更完善。
围绕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长葛市加快实施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公厕提升、供水水质提升、燃气延伸等一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有效解决“城市病”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围绕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近年来,长葛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培育形成了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按照“强规划、建精品、优绿化、重管理”的城市建管原则,长葛市着力打造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和吸纳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城市功能完善了,城市的品位和品质就得到了相应提升,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便显现出来。
点睛,共建共享惠民生
8年前,长葛市后河镇榆林村村民李改萍的丈夫生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家里多年的积蓄,也使这个家庭欠下巨额债务。如今,森源集团在榆林村办起“扶贫工厂”,帮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脱贫。李改萍和村里的其他15名贫困人员一起进厂务工。“我现在每个月能挣近3000块钱,能挣钱也能照顾孩子他爸,日子越来越好。”她说。
如果将宜居家园比作一幅美丽的画卷,惠民生则是点睛之笔。
一直以来,长葛市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坚持不懈从整体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不懈让老百姓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让民生事业越来越兴旺、民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打好脱贫攻坚战,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个都不能少”。目前,长葛市2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高质量完成5451户、19296人脱贫。
稳定就业。长葛市深入实施“一改两增”,及时完善就业举措,搞好就业服务,加快公交改革,打造城乡半小时通勤圈,方便群众到产业集聚区就业,发挥制造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高质量发展教育。长葛市大力实施基础教育三年提升攻坚计划,积极稳妥推进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扩大“一校两区”“一校多区”覆盖面,缓解“入学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让长葛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善群众就医条件,缓解“就医难”。长葛市加快长葛市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建设,推进医院布局调整、医疗资源整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
同时,长葛市做好夕阳红老年公寓建设、停车场建设、公厕建设等,缓解“养老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打通道路,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停靠点,缓解“出行难”;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了“15分钟健身圈”。
汩汩清流,润泽民心。看似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却是长葛市倾情付出的一桩桩“大事”。
一个城市的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是城市发展再上一层楼的强劲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终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没有终点。民情、民愿的“回音”不落空,长葛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