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专版

文明新风沐葛邑

本报记者 杨伟峰 通讯员 刘思雨

葛天乐舞广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葛市委宣传部提供

晨练太极拳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胡琪学 摄

授予燕振昌“时代楷模”称号 杨枫 摄

幸福一家人

葛天源音乐大道 张松桥 摄

汲取榜样力量,构筑道德高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风气向上向善;引领新风正气,文明乡风吹拂美丽家园……看得到的文明创建成果赫然在目,说不完的文明故事经久流传,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和谐发展画卷正在葛天大地徐徐展开。

近年来,长葛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葛天大地谱写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著增强的壮丽乐章。

模范评选构筑道德高地

从“时代楷模”燕振昌到“中国好人”杨景尧,从“中国好司机”白丽景到“全国敬老楷模”梅金铭……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闪耀葛天。

近年来,长葛市不断创新评选机制,连续7年开展“感动长葛”道德模范及“最美人物”“葛天乡贤”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累计推出各类道德模范和“最美长葛人”1400多名,长葛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76位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以及3个模范群体。该市有2人当选河南省道德模范,12人当选“中国好人”,7人当选“河南好人”,1人被评为全国敬老楷模,1人被评为河南省第五届十大敬老楷模,1人被评为河南省第11届见义勇为模范,1人荣获“中国好司机”称号,燕振昌荣获“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称号。

为真正让好人脱颖而出,该市以“感动长葛”道德模范评选为引领,形成了“两发现三推荐三级评”的好人评选机制,深入挖掘好人事迹。

在“感动长葛”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带动下,该市还建立了市、镇、村三级道德模范评选体系,掀起了“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热潮,共评出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五好”等道德模范6000余人。后河镇连续10年组织“后河好人”评比,增福镇、南席镇组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长社街道办事处组织“长社牛人”评选,大周镇后吴村连续三届举办“最美母亲”和“感动后吴”道德模范颁奖典礼。

为强化宣传引领,该市扎实组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三巡七进”活动,每年组织新当选的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组成巡讲报告团,进乡镇、进机关、进社区开展宣讲;以道德模范事迹为蓝本,通过诗歌、戏曲、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加强典型宣传;在该市城乡广泛开展“诚信长葛、善孝葛天”主题实践活动,评出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商户、信用商户、A级信用企业500多家(户);广泛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和“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涌现出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7户、许昌市级文明家庭60户、长葛市级十星级文明户26000多户;推广“孝道文化大餐”,“善孝长葛”暨孝道大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榜样感动长葛,长葛追随榜样”。在榜样的引领下,该市各种评选活动同频共振,追求“最美”蔚然成风。“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政法干警”“最美城市美容师”“最美志愿者”……各行各业都有了自己可以“攀比”的“草根明星”。

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长葛好人”现象正愈来愈突出并引人注目,学好人、做好人、颂好人、传好人之风也日渐浓郁,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正成为推动城市前行的强大动力。

志愿服务传播文明风尚

在长葛市的社区、广场、乡村、敬老院,处处可见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清洁环境或宣传政策或关爱老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长葛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平台建设、品牌引领、专业服务等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发展,使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拓展延伸、志愿服务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了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双丰收”。

为给广大志愿者搭建良好的活动平台,该市在号召机关干部职工、社会群众争当志愿者的基础上,各单位分别成立了党员、青年、文艺等专业的志愿服务队,采用政府补助、单位投资的方式,分别在各镇(街道办事处)及金融、行政审批等窗口单位建立了40多个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该市文明办等部门加强对自发成立的爱心团体的业务规范和指导,先后涌现出了长葛义工群、长葛爱心传递协会、爱心妈妈群等爱心群体近20个。

该市还通过推行“社区登记注册、长葛市组织培训、网络对接需求”的志愿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进行活动记录、星级认定、先进评选等,搭建了对优秀志愿者激励和展示的平台。目前,该市志愿服务组织已有110多个,网上注册志愿者9.3万人。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该市将品牌引领作为提升志愿服务吸引力、扩大志愿服务影响的重要手段,努力打造一系列有道德高度、有城市温度的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志愿服务“磁场”效应,以“扶弱助残”“敬老助老”“认领群众微心愿”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已蔚然成风, “爱心早餐”“爱心妈妈”“爱心送考”“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品牌已享誉许昌乃至全省,其中“爱心送考”入选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并被推荐参加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评选。

该市连续五届举办“邻里文化节暨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各单位和党员干部积极奉献爱心,帮助社区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先后建设八七社区、刘麻申社区等村改居社区志愿服务中心22个,把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公益组织全部下派到社区,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公益组织)社区行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志愿服务”和“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新路子,16个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立了志愿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建成了服务困难群众的“爱心超市”,并依托志愿服务站和“爱心超市”建立了党员志愿者信息库,根据群众的医疗、就业、家政、养老等各方面需求,实行一对一志愿服务。

随着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组织更加制度化、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长葛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长葛已蔚然成风。千千万万的普通志愿者以最平凡的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并将其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托起了一座“大爱之城”的文明新高度。

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盘鼓队、秧歌队、军乐队、广场舞队……在长葛市,几乎每个村都依托文化大院组建了各种文体团队,每天都有排练和表演活动。

近年来,长葛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力加强文化大院建设,通过整合资源、阵地渗透、载体驱动,使文化大院日益成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文化大院建设过程中,该市结合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积极整合组织、政法、纪检、文化、体育、计生等有关部门资源,将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解室、文化讲堂、文体广场、农民书屋、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中心等阵地和服务全部整合到文化大院内,努力把文化大院打造成为多功能、全方位、协同化的联合阵线。

围绕“建平台、聚人气、送服务”工作主线,该市有机整合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文化大院功能,开展了“文明长葛·欢乐中原”“舞台艺术送农民”“快乐星期天”“教你一招”“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戏曲进校园”“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大舞台”“趣味运动会”等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重点打造“文艺走亲”活动品牌,通过积极引导,让每一支文艺队伍都流动起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源头活水”。

该市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事标准,强化制度约束,大力推进移风易俗。2017年春节前后,该市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做法被中央、省新闻媒体集中采访;2017年5月,长葛市在全省移风易俗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2018年3月,河南省文明办到长葛市调研“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工作,对长葛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5月,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现场会在长葛市召开。

移风易俗极大地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该市各镇(街道办事处)广泛开展各种典型评树活动,评选广受村民认可的热心公益、乐善好施、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文明乡风沐浴下的美丽乡村,社会风气愈加良好。

凝魂聚气,德耀葛邑。经过多年精神文明建设的累积,如今,浓浓的新风正气正在葛天大地涌动、激荡,为加快建设“产业重地、人间仙境”汇聚起了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