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左慧娟)“去年,我的企业被市妇联命名为许昌市‘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基地,获得奖补资金1万元。‘巧媳妇’让我找到创业平台,实现了人生的另一种价值!我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动村里更多姐妹通过从事社火、戏剧用品、演出道具的生产和销售脱贫致富,把俺霍庄村社火道具产业做得更好,把俺村这个产业品牌擦得更亮!”昨天,在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许昌豫金龙戏剧影视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化喜焕一边忙碌, 一边乐呵呵地说。
与化喜焕同样找到创业平台、“芳华”绽放的,还有蒋李集镇的谷亚琼、小召乡张凤梅和苏桥镇赵小娟等创办的20多家“巧媳妇”基地。这些基地,带动农村贫困妇女创业就业、脱贫致富,成为建安区妇联实施“巧媳妇”工程引领广大妇女出彩更出巧的真实写照。
巧用心,聚焦精准在实施中“出彩”。将“巾帼脱贫行动”融入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市场需求入手,将农村产业优势分为种植养殖类、手工纺织类、电商淘宝类,在政策惠及、技能培训、产品营销等方面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农村妇女灵活就业创业。对已形成规模且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妇女创办的企业或合作社帮其寻找平台,提升知名度。在全区形成“妇联倡导、党政支持、部门协同、行业促进、群众参与、市场导向”的工作推进机制,让“巧媳妇”工程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妇联特色。
巧用劲,多方协同在推进中“出彩”。大力推广“四组一队”工作模式,摸清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情况和需求,结合本辖区产业特色,寻找适合妇女就近就地灵活就业、且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产业或项目机构。将技能培训班开在农村一线,更加注重订单式、菜单式培训。多部门联合,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政策惠及等方面做好引导,将档发加工、服装服饰、大棚蔬菜和食用菌种植、采摘、养殖、电子商务等作为妇女创业就业的首选项目,形成地域特色。
巧用情,选树典型在成效中“出彩”。与媒体联合推出“巧媳妇”工程典型和“巧媳妇”就业脱贫典型系列报道,引导贫困妇女增强主体意识,坚定脱贫信心。组织“巧媳妇”走出去,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能,组织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帮助“巧媳妇”找企业,帮助企业找“巧媳妇”,进一步营造“妇联当好娘家人,妇女争当巧媳妇”的工作氛围。在“巧媳妇”和妇女集中的地方,因地制宜建妇联和“微妇联”,让妇女在就业的同时,能够学习政策法规等知识,感受到“妇联在您身边、服务随时相伴”。
截至目前,“巧媳妇”工程在建安区已经遍地开花,共有“巧媳妇”基地20多家,选树出彩“巧媳妇”20名,通过妇联的引导和扶持,为4家‘巧媳妇’基地争取奖补资金40000元,为20多名‘巧媳妇’提供小额贷款300余万元,带动数千名农村妇女实现就近就业,居家就业,营造了农村妇女积极大胆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