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伟峰
编者按 近年来,市纪委监委按照省委、市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要求,深入推进村(社区)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净化优化基层政治生态,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保障。即日起,本报开设《以案促改进村居》专栏,重点对村(社区)以案促改示范点的做法和成效进行宣传报道,着力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真是荒唐,为了顺利骗得低保款,居然把儿子的年龄改得比自己还大3岁。”近日,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党支部书记闫东锋通本村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起村支部书记骗取低保款的案例,其令人咋舌的作弊手法引起了村里广大党员、群众的热议。
通过村微信公众号强化教育警示是闫楼村以案促改的一个亮点。“闫楼我的老家”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10月开通以来,已发布更新420多期,并设置《以案促改》专栏,及时发布各地涉农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这种形式,让广大党员、群众知道了什么是以案促改,哪些是违规违纪行为,以及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实现了警示教育全覆盖。”闫东锋告诉记者。
以案促改基础在案,目标在改。闫楼村精心选取“三资”管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方面的涉农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在脱贫攻坚中,闫楼村选取外地违规造假评定贫困户、低保对象认定审核把关不严等典型案例开展以案促改,警示党员、干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作风助力脱贫攻坚。在郑万高铁项目拆迁补偿中,闫楼村认真剖析了外地违规套取征地补偿款的案例,并召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会,为村组干部上好以案促改“第一课”,确保拆迁补偿依规依法。通过通报“三资”管理领域典型案例,闫楼村对以前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现象进行了整改,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推动了村民自治。
“早几年村里的红白事,大家都讲排场、比阔气,一点儿不含糊。一次,我们通报了一起基层党员干部违规大操大办的典型案例,对大家触动都很大。”闫东锋说。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建成了全市首家“百姓大食堂”。本着勤俭节约,不攀比、不讲排场的原则,“百姓大食堂”统一选用服务人员,严格食品安全检测,每桌300多元的餐费标准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保证了农村集会用餐的安全和卫生,有力推动了移风易俗,培育了文明乡风。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闫东锋发现,很多案例都是村干部在村级事务管理中没有按照流程进行而造成的,群众对权力运行流程也不清楚。为此,村里结合群众关心关注的党员发展、 “三资”管理、工程建设、危房改造、低保五保申请、救灾救助等12项工作,制作成小微权力运行流程图进行公示。“通过晒出权力运行路线,让群众明白了事咋办、找谁办,做到了权力监督全覆盖,也增强了党员群众崇廉、尚廉意识。”闫东锋说。
“闫楼村通过以案促改,促进了小微权力规范运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遵规守纪的多了、心存侥幸的少了,为民务实的多了、患得患失的少了,敢于担当的多了、懒政怠政的少了。”后河镇纪委书记赵建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