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坡
慢慢走出曹魏古城,如同关上了一扇窗,把那些三国故事隔在了过去。喧嚣的市井,连接着厚重的历史与繁华的当下。东行至护城河畔,过桥,拐个弯,河边的花砖小路上人车稀少,一切立刻慢了下来、静了下来。我扶栏眺望,慵懒温暖的秋日阳光映着河水,有几朵粉红色的荷花,挣脱叶的簇拥,婀娜绽放在清清秋水中。偶尔有仿古游船穿过荷叶通道驶来,闪过一位临窗沉思的女子,轻轻地来,静静地远离,如微波荡漾的河水般拨动人的心弦。
不知不觉已近傍晚,柔黄的光从垂柳的缝隙间斜照下来,抚摸着我的肩头、脸庞。微风拂过,吹来《漫步在莎莉花园》的旋律,直抵人心。乐声漫过垂柳和堤岸,浸润着小城的一隅。
我每次从省城归来,总喜欢漫步护城河畔,享受难得的宁静与淡然,丢掉满身的疲惫,接受故乡对一个游子的安慰和馈赠。
往前走,熟悉的街口,拐角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间很小的门店,门口的烧饼摊上方罩着大大的遮阳伞。烧饼摊前,有四五个顾客在等着买烧饼。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男的默默地干活,揉、搓、抻、擀、贴、翻,一小团一小团的面在他手中变成香喷喷、热乎乎的烧饼。女人微笑着,把卤好的鸡蛋和豆腐干夹进烧饼,交给等待的顾客。夫妻二人配合默契,忙而不乱。
十几年了,每次回到小城,每次走过这条街,无论盛夏严冬,无论阴晴雨雪,我总能看到这对夫妇忙碌的身影。做烧饼,应该是很小的生意,夫妻俩却坚持了十几年,每天都幸福地忙碌着。
风雨人生,自己撑伞。十几年的岁月,男人鬓已斑背微驼,女人忙碌的身影也不再轻盈。但是,我从他们的微笑中,读出了属于他们的默契、满足、坚守和幸福。或许每一天都收入寥寥,可这一对夫妻,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每天,当他们干完活,披星戴月回到家,虽然乏累,可我相信,他们的梦是酣甜、踏实的。
余秋雨说:“真正的风景,只在人心。”纷繁而节奏忙乱的当下,我们行走在急速变幻的时空中,常常会迷失方向,信仰被怀疑蒙蔽,不少人奢望一夜变成富豪,对普通劳动者的汗水和坚守不屑一顾,丢弃从容的初心,再也看不到幸福的天空。
我又想起另外一个场景:那是去年,一个寒冬的下午,正是周末,小城郊外一所中学的大门口,我在等一位朋友。校门口满是接学生的家长,有车的躲在车中,没车的聚在靠墙的角落里,一边避风一边闲聊。不远处,停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驾驶座上坐着一个50岁左右农民模样的男人,他的三轮车前后都没有封闭,停在小汽车群中,有些另类。他不紧不慢地抽着烟,裹紧厚厚的冬衣,直直地望着学校的大门。下课铃声响了,大门一开,学生们蜂拥而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学生,穿着花格子上衣,小脸冻得通红,明亮的大眼睛中闪着兴奋,快步跑向那辆三轮车。到了车前,父亲几乎是半抱着女儿上了车。然后,他也爬上车,把一条厚厚的棉被翻开,一半围在女儿身上,一半铺在车上。最后,他拿出一条毛茸茸的围巾,帮女儿围住冻红的脸。忙完这一切,他发动三轮车,迎风而行,渐行渐远。
刹那间,我心中涌起阵阵温暖和感动。我很想变成这位父亲,无论世界多么残酷冰冷,我只想拉着女儿,倾尽所能为她遮风挡寒,陪她回到温暖的家中。女儿呢?这个全身都被父爱包围的孩子,有没有羡慕那些坐在温暖舒适的小汽车中的同学呢?时隔多年,当这个女儿长大,为人妻为人母,在某个冬日寒冷的午后,她会忆起这个冬日,忆起被父爱包围的温暖和幸福吗?
生活如舟,辗转沉浮,茫茫人海,风雨飘摇。我们每天都在寻找幸福的北斗星,却不知幸福就藏在琐碎平凡的日子中,一直与我们相伴而行。幸福,从来没有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