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县域新闻

范西村的“富强梦”

本报记者 武芳 通讯员 梁慧晓

以前,襄城县范湖乡范西村仅有两条水泥路,且年久失修,经济发展落后,被襄城县人戏称为“老东乡”里的“老东坡”。如今,两条笔直的四车道柏油路横贯街区,村容整洁,基础设施齐全,乡风文明,村民富裕,村民年人均收入由3000元增长到18000元,成为范湖乡第一经济强村。一个偏远的村庄是如何完成嬗变的?日前,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答案。

“俺村富强书记可是个一心为民的实干家,别看他话不多,心里明白着呢,想的都是老百姓的事。没有他,也就没有范西村的今天。”在范西村,提起段富强,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2004年8月,段富强经过全村党员表决,全票当选为新一届范西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摆在村“两委”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如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缓慢、群众致富无门……

“只有抓好班子,把队伍强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因此,上任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党建、强队伍。通过加强学习、组织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村‘两委’的凝聚力明显增强了。”段富强说。

队伍强了,发展也就快了。2013年,在段富强的带领下,村“两委”经多方协调,促成河南豫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范西村落户,流转土地974亩,村民可优先进入园区务工。在这里,村民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此外,群众和村集体也掘得了发展的“第一桶金”,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

在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甜头后,范西村迅速确定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村干部带头承包土地,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如今,西瓜、辣椒、土豆等特色种植和养殖在范西村遍地开花,结构调整面积达2000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除了从高效农业方面寻求突破外,2013年,村“两委”依托镇区规划,在经过市场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贸业,对老旧街区进行重新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街道两旁建起350多间两层门面房,村民不出家门就当上了店老板,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富裕。

村集体富裕了,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优先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2015年,该村协调投资达500万元的标准化中心小学建成投入使用,让附近3个村的孩子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2016年,以空闲地沟渠作为建设用地入股的范湖乡中心幼儿园落成投入使用;在干涸已久的坑塘上拔地而起的两座街心花园,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几年来,该村累计修水泥路3600多米,硬化36条胡同,实现入户道路全覆盖,全村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多亏我们村里的好干部,现在我一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村里又给我和残疾的儿子办了低保,俺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贫困群众师海清老人激动地说。

如今的范西村,村民自发组建了3支广场舞表演队,1个戏迷乐园,文明礼仪蔚然成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范西村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中国有伟大的中国梦,我们‘范西人’也有‘范西梦’。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把日子越过越好。”段富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