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教育视野

按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助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

杨德岭

近年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主动适应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供给端出发,精准施策,按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快进键”,聚焦服务“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全力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河南电力电子装备事业发展战略和产业集群,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和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一流专业、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条件和一流社会服务”的建设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发展质量,致力于创建一所示范河南、领军行业的国内一流高职院校。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坚持服务大局、育人为本、就业导向、多元办学、依法施教,把职业教育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就业大格局中谋划,深化教育链、产业链融合,主动服务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瞄准就业目标,拓宽办学渠道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及时调整,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近年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不断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着力推进政校、校企、校校合作,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北大青鸟、东方领航等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和企业联建了北方汽车工程学院、东方领航航空学院等联合办学学院;与许继集团、郑州宇通、格力电器等2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企业成为学校的办学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几年来,该校仅合作办学专业就先后吸引生源3000余人,拓宽了生源渠道。

二、聚焦区域发展,优化专业设置

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色性,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区域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而发展、转变而转变、升级而升级。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构建了以电力电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为主导的专业群,各类专业由成立初期的10余个发展到现在的42个,其中五年制专业12个、中高级工专业17个、成人教育本专科专业49个,且专业设置与区域内主导产业基本一致,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同时,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聚焦许昌产业转型升级,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下开设新专业,如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机驾驶、新能源、围绕工业机器人设置的维护维修等,实现专业设置对新兴业态的全覆盖。

三、着眼技能提升,强化实操演练

该校强调素质与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校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教学内容和生产过程相对接,以行业和产业标准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程体系上,该校按照理论课与实训课1∶1的比例,增加了技能训练课程比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该校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每个学年都有不同类型的实习,大三的跟岗实习时间为10周;专业课考试中技能考核占40%—60%,部分专业课程考核全部以技能考核为主。此外,该校还调整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新的专业需求,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四、开阔国际视野,打造合作样板

2018年7月,我市全省首个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获工信部批复设立,“德国质量”与“许昌速度”完美对接。该校积极对接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提出中德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规划,以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为基地,对接许昌市中德产业园建设,成立许昌市中德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许昌市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高标准配套许昌市中德产业园建设,加快“德国质量”对接“许昌速度”,全方位推进制造业领域开放合作。该校一方面积极开展中德职业教育合作试点,对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参照“双元制”师资培训方案,为全省培训师资,为许昌企业培训员工;另一方面,多方聚力推进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与河南省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优化教育资源,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坚实的科研力量支撑,为行业创新提供可靠的主阵地。

(作者系许昌电气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