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魏都

让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魏都区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综述

生态文化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进一步凸显了魏都区宜居宜游的城市特色。图为灞陵河上“再见三国”景观节点。 侯聪 摄

本报记者 许廷合 通讯员 丁姜岚

环境即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对于在魏都区工作的王云梅来说是难忘的。趁着空闲,她把远在山西的父母接过来一起过节,而她“晒”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蓝天白云,则是博得了外地朋友的纷纷点赞。同王云梅一样,许多居民都喜欢在网上“刷屏”魏都的蓝天,这“晒”的既是一种自豪,也是一份幸福。

“要让绿色成为魏都永久的底色。”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多次在不同场合这样强调。绿色,是青山绿水、是蓝天白云、是清新空气。近年来,魏都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直面问题、铁腕整治,推进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日前,该区又印发了《魏都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加快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以此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蓝天,必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魏都人民的生活中。

科学布局 助力绿色发展

今年9月,全省“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魏都区。采访者漫步其间,便被眼前清洁的道路、潺潺的河水、葱郁的树木所深深吸引,毫不吝惜地对魏都区的优良人居环境点赞。

在采访者感同身受的背后,是魏都区科学运筹的思路与举措。近年来,魏都区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建立了党政齐抓、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紧密协作、居民广泛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格局。

2018年12月,魏都区挂出保卫蓝天碧水净土“作战图”,正式出台了《魏都区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区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定责任、定时限、定标准、定措施,严格按时间节点实施跟踪问效……为着力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该区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并对全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业企业达标治理、道路车辆污染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攻坚,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宜居度,以及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均居全省前列。

唤回蓝天、重见白云、呼吸新鲜空气,是群众最热切的渴望,也成为魏都区各级党委、政府自觉的共识、使命和责任。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制度的加快推进,表明了该区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也为魏都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多措并举 推进治污攻坚

大气污染防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民生等密切相关。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魏都区打出一套强力治污“组合拳”,采取一系列措施,精准发力,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方位、立体式、持续化推进的高压态势。

打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战。魏都区切实优化产业布局,加大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格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快重点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加快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到今年年底,魏都区将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打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攻坚战。该区将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构建清洁取暖体系,强化散煤市场管控,持续提升热电联产供热能力,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到2020年,该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将达50%,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将在80%以上。

打好城乡扬尘全面清洁攻坚战。魏都区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严格施工扬尘污染管控, 强化道路扬尘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料堆场管理,严禁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控制农业源氨排放,坚持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到2020年,魏都区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将达到36.5%,所有主干道路面达到“双5” 标准(道路每平方米浮尘量不超过5克,地表垃圾存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打好环境质量监控全覆盖攻坚战。魏都区将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在2020年9月底前,实现对满足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标准的涉气企业自动监控全覆盖; 将强化监测监控数据质量控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健全环境监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

出实招儿、出新招儿,魏都区既治出了声势,也治出了成效。在《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该区的城市宜居度从前年的全省第三跃升为全省第一,居民获得感指数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一,居民幸福感指数全省第一,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全省第一。

网格管理 强化责任落实

为确保污染治理取得实效,魏都区一方面多措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在管理手段上创新突破、下足功夫,全力构建起一张全覆盖的“监管网”。

按照魏都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要求,该区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一级网格1个,以魏都区所辖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区委书记和区长担任网格长;二级网格16个,分别是1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工业片区;三级网格92个,包含86个社区和6个相对集中的工业片区;四级网格539个,以三级网格内相对独立的区域为基础单位,网格员由社区(产业集聚区)工作人员及单位(学校、企业等)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担任。

依托魏都区现有城市网格化管理架构,魏都区精细划分辖区网格“责任田”,实行“包干到人”责任制,建立起责任到位、监管到位、落实到位、督导到位的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为确保责任落到实处,该区制定实施一系列严谨可行的管理制度,重责任、重奖惩,加快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

该区明确要求,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社区居委会要统一组织网格员在网格内开展日常巡查,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巡查;魏都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办、各专项办、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每周对网格化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现场督导,督导频次原则上每周不少于5次,每周要实现督导区域的全覆盖。另外,对于现场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能立行立改的,现场督办整改;超出权限的第一时间上报,限期整改到位。

良好的空气质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更是广大居民的热切期盼。张书杰表示,蓝天常在非一日之功,必须久久为功。魏都区将持续发力,持之以恒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为“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作出魏都贡献,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幸福感。